【名句】圣人之殺,所以止殺也。故果于殺而不為姑息,故殺者一二而所全活者千萬。后世之不殺,所以滋殺也。不忍于殺一二以養天下之奸,故生其可殺而生者多陷于殺。嗚呼!后世民多犯死,則為人上者,婦人之仁為之也。世欲治,得乎?
【譯文】圣人主張的殺,是為了止殺,所以對該殺的就十分果斷,毫不姑息,因為殺了一兩個卻保存了千萬人的生命。后世主張不殺,是助長了殺人的事,不忍殺一兩個人卻姑息了天下的奸邪之人,因此讓該殺的活下來而活著的許多人就陷入了被殺的危險。唉!后世的民眾有很多犯了死罪,就是因為居于上位的人,以婦人之仁姑息了壞人而造成的。想使世道得到治理,怎能達到目的呢?
上一篇:太平之時,文武將吏習于懶散,拾前人之唾余,高談闊論,盡似真才。乃稍稍艱大事到手,倉皇迷悶,無一干濟之術??蓢@可恨!士君子平日事事講求,在在體驗,臨時只辦得三五分,若全然不理會,只似紙舟塵飯耳。
下一篇:民情不可使不便,不可使甚便。不便則壅閼而不通,甚者令之不行,必潰決而不可收拾。甚便則縱肆而不檢,甚者法不能制,必放溢而不敢約束。故圣人同其好惡以體其必至之情,納之禮法以防其不可長之漸,故能相安相習而不至于為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