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百人輿瓢而趨,不如一人持而走疾。
【注釋】
選自《戰國策·秦策三》。
趨,向前走。
走:小步快跑。
疾:快。
【賞析】
范雎(后被秦昭王封為應侯)從魏國來到秦國,向秦昭王游說,陳述自己的政治見解,說明國家治理須要樹立君王的權威。他比喻說:
“百人輿瓢而趨,不如一人持而走疾。”
意思是:一百個人扛一個瓢向前急走,不如一個人拿著它跑得輕快。
范雎認為,在秦國的政治舞臺上,有太后、華陽君、穰侯、秦昭王掌權。太后獨斷專行,不顧一切;穰侯對外派遣使臣,不請示不匯報;涇陽君、華陽君出主意,做決定,肆無忌憚;高陵君提升、罷免官員,自作主張。這四位權貴各行其是,缺乏統一意志,國家定會遭受危害。這就好比一百個人扛一個瓢一樣,想往前走,卻互相牽扯,磕磕絆絆,想快也快不了,最終一定會弄得破碎不堪,反不如一個人拿著跑得輕快。
范雎用這個比喻,意在說明:一國不容二主,君王應該有足夠的權威,統攬全局。如果君王沒有足夠的權威,多種力量共同執政,國家管理混亂,最終就會像眾人持瓢一樣,出現四分五裂的局面。
今天,這句話有了另一個含義,即“過猶不及”,意思是:做事應該根據難易程度使用力量,不一定力量越大越好、人越多越好。
上一篇:庸主賞所愛而罰所惡,明主則不然,賞必加于有功,刑必斷于有罪。|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木實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傷其心。|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