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注釋】
選自《老子》八十章。
【賞析】
老子的社會理想是歸真返樸。在老子看來,在原始社會狀態下,人可以淳樸,到了老子生活的時代,社會反而變得世風日下,人心澆薄了。所以老子希望用大道治理天下,恢復古代小國寡民時期樸質無爭的道德風尚。他說: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意思是:鄰國之間互相望得見,雞犬之聲互相聽得見。國與國之間沒有爭斗,老百姓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來。
在遠古原始社會時期,國家小,人口少。據史書記載,夏朝有10000多個諸侯小國,商朝有7773個諸侯小國,周朝時有1800多個諸侯小國。實際上,堯、舜、禹之前的原始社會,一個部落就是一個國家。莊子描述那時的社會情況,形容說:“民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描繪出一幅上古淳樸之風的圖景。
老子欣賞的就是這樣一種純樸無爭的社會風氣。他認為,人的自然本性是無知無欲、柔靜不爭的,像初生嬰兒般的純真、質樸,因而主張“絕圣棄智”,拋開人民頭上的圣王賢君,放棄管束人民的種種法制規矩,“無為而治”。老子的社會政治理想是:國與國之間和睦相處,清靜無為,沒有紛爭,沒有煩惱;人們的處世方法應是虛靜寡欲、退守無爭。老子構筑的這一質樸溫馨、純真自然、安閑自適的田園牧歌生活,大約正是今天困守在拜金主義、物欲橫流的圍城中的人們所向往和期待的。
上一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