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注釋】
選自《老子》五十八章。
倚:依靠,依賴。
伏:埋伏,潛伏。
【賞析】
老子談說禍、福對立雙方的互轉相化。他說: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strong>
意思是:災禍里依存著福氣,福氣里潛伏著災禍。
老子認為,禍福之間存在一種相互倚伏的關系。福能變成禍,禍能變成福。禍福互為因果。例如“塞翁失馬”的故事:塞翁丟了馬,后來馬失而復還,還帶回一匹馬,是福;后來,兒子騎馬摔壞了腿,這個福又變成了禍。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壞事可以變好事,好事可以變壞事。所以,老子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充滿辯證思想,揭示出了事物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道理。
當然,矛盾的相互轉化是有一定條件的,沒有一定條件,其轉化是不可能發生或實現的。上述“塞翁失馬”的故事中,塞翁的兒子去騎馬,或是事先沒有做好安全措施,或是騎術不高明,摔下馬來,就是福禍轉化的條件。
莊子繼承老子的思想,在《則陽》篇里,有相同的論述:“安危相易,禍福相生。”此外,歷代名家關于禍福轉化的表述亦不少,《戰國策·楚策四》有“禍與福相貫,生與亡為鄰”,《荀子·大略》有“慶者在堂,吊者在閭,禍與福鄰,莫知其門”,漢代《淮南子·人間訓》有“禍與福同門,利與害為鄰”,等等,也都是從老子的禍福觀中演化而來。
上一篇: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