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漢沔,其勢益張;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
【注釋】
選自宋·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其流:指長江水。
肆大:水勢浩大,不可阻擋。
沅湘:即沅江、湘江。在今湖南境內。
漢沔:即漢水、沔水。漢水初發源稱漾水,流經陜西沔縣(今稱勉縣)稱沔水,合褒水后稱漢水。
張:開闊。
若:相似,像。
【賞析】
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蘇軾因寫詩譏刺新法,被誣陷入獄,史稱“烏臺詩案”。出獄后貶至黃州(今湖北省黃州)任團練副使。其弟蘇轍也因上疏營救而獲罪,被貶至筠州(今江西省高安)監鹽酒稅。兄弟情深,時有書信往來。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謫居黃州的張夢得為觀覽長江江流,在自己住所的西南方建造了一座亭子,蘇軾為它取名“快哉亭”。蘇轍則寫了《黃州快哉亭記》,以志紀念。文中以雄壯的筆勢,描述了觀覽勝景: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漢沔,其勢益張;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
意思說:長江出了西陵峽,開始進入平地,水勢變得奔騰浩蕩,南與湘水、沅水合流,北與漢水、沔水匯聚,水勢更加壯闊。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滾滾,無涯無際,就像大海一樣。
張夢得建“快哉亭”的目的,是為了觀覽長江景色以愉悅心神,所以從視覺感官上,鳥瞰長江,自然當先從江流著筆。作者以雄健的筆力,大筆揮灑,從三個方面描寫長江壯闊的水面和奔流的氣勢。一是從西陵至平地:“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這是寫長江從上游的瞿塘峽、巫峽滾滾而下,流出西陵峽后,地勢變得平緩,沒有了山石的阻擋,江水奔流因而更加迅急,水面也開始變得寬闊了。二是“南合沅湘,北合漢沔,其勢益張。”當長江在南面同湖南境內的沅水、湘水相會,北面同陜西流來的漢水匯合后,江面益加廣大。三是“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長江流到黃州赤壁附近,江流浩浩漭漭,無涯無際,如同大海一般。這里寫的赤壁,指的是黃州的“赤鼻磯”,與蘇軾《赤壁賦》中的赤壁為同一個地方,雖然不是歷史上赤壁之戰的地方,但蘇轍和蘇軾一樣,都以黃州赤壁寫真的史實,聊以抒懷。
本句由遠而近地描繪長江富于變化的景象,宛如一幅千里江流圖,氣魄宏大,煙波滿目,具有一種浩渺壯闊的陽剛美。
上一篇: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