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出處】晉·左思《招隱二首》
【譯注】不必聽什么管弦之樂,山水自有清妙的聲音。絲與竹:絲,弦樂器;竹,管樂器,絲竹代指音樂。
【用法例釋】一、用以形容自然界的聲音清妙優美,如泉水聲、溪流聲等。[例]水石相激,曲折跌宕,錚琮叮咚,如鐘磬齊鳴,若八音齊奏,因名八音澗。如此這般山水美景,借用左思“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之句來形容,無疑是神妙而得體的。(季裕慶《江蘇名城錄》)二、用以說明不獨音樂歌舞,山水自然的清音美景也能使人怡情賞心。[例]昭明太子公元520年來此筑臺讀書,年方20歲,有人勸他以歌舞為樂,他吟左思詩句以答:“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君羊《六朝風月和秋雨意境》)
上一篇:《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云睡眼開.》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