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出處】唐·慧能《無題》
【譯注】菩提原本就不是樹,明鏡也不是臺。本來就沒有什么東西,哪里會惹上塵埃呢?菩提:見“身是菩提樹”條注。本來無一物:一作“佛性常清凈”。
【用法例釋】一、用以說明心中真的清凈虛無,就不會產生什么俗思雜念。[例]“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此時此身,早已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塵世間的愛恨情仇、功名利祿都隨這鐘聲飄蕩而去。(從容《開靈鐘聲》)二、用以說明某事物本不存在,所謂由它引起的其他事物或現象自然也不存在。[例]“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了,“菩提本無樹”,世間本來就沒有什么國有資產,談什么國有資產流失呢?要知道,資源名義上可以國有,但因為交易費用的緣故,不可能讓每個人都行使所有權。(謝作詩《菩提本無樹》)
上一篇:《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