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出處】晉·陶淵明《飲酒二十首》
【譯注】我把房屋建在人煙稠密的地方,而沒有感到車馬的喧囂。有人問,你為什么能夠這樣?那是因為我心思遠離塵世,自然就覺得住地偏遠僻靜了。結(jié)廬:建造房屋。人境:人煙密集處。爾:如此。
【用法例釋】一、用以形容身處喧鬧之地或身陷塵寰,但心境寧靜安然,不感到吵鬧或受世俗的煩擾。[例1]有一次吵鬧聲實在煩人,典典皺起眉頭,她問爸爸,這么亂哄哄地,你如何能專心講課,好像什么都聽不見? 鄧稼先順手在一張白紙上寫下了陶淵明的名句:“結(jié)廬在人境,并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典典一下就領(lǐng)悟了。(許鹿希等《鄧稼先傳》)[例2]真正內(nèi)心寧靜的人,也還是可以在萬丈紅塵中保持一點精神淡泊的。在商戰(zhàn)的滾滾硝煙中,在官場的酒肉杯盤中,留一片赤子之心,不必心浮氣躁,不必輾轉(zhuǎn)于名利,不必言利乞靈于“款”,也無需言名自詡為“腕”。心中平和,便有了寧靜。“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陶淵明最能欣賞此間真意。(郭天一《品味寧靜》)二、前兩句用以形容城市或住地繁華且安靜。[例]福州當時是個有三四十萬人口的中等城市,面積很大,從市中心區(qū)到南臺,足足有十多里路,卻安靜得出奇,連雞鳴狗吠之聲都很少聽到,更不用說汽車和無軌電車的噪音和污染環(huán)境的有害氣體了。真是有點如同陶淵明的詩中所描繪的:“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黃秋耘《榕城雜憶》)三、前兩句用以形容水城或水鄉(xiāng)只有舟船穿行,而無車馬奔跑。[例]“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當今世界上的城市,只有一個威尼斯才有這般境界。(丁寧《亞得里亞海的美神》)
上一篇:《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結(jié)束鉛華歸少作,屏除絲竹入中年.》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