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出處】宋·文天祥《金陵驛二首》
【譯注】從今以后我就要告別這江南古路了。但我即使死了,也要化作一只啼鵑帶血而歸。別卻江南路:宋帝昺祥興二年(1279年),文天祥被從廣東押解到元朝都城燕京,路過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故說別卻江南路。啼鵑:傳說周代末年古代蜀王杜宇在蜀稱帝,號曰望帝。他死后魂化為杜鵑,啼聲悲苦,常帶血。
【用法例釋】用以形容雖告別了祖國或家鄉,但仍強烈地熱愛、依戀著她。[例]曉云再一次地看了一眼故土的山川樹木,終于掩淚走進船艙。“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文天祥《金陵驛》中的句子,可算是曉云此時的心情了,只是她已無法再化作啼鵑帶血歸來了。(吳恩培《巨商沈萬三》)
上一篇:《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傳派傳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風流.》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