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五色勝則相掩①,然必厚益之,猶不能渾然無跡。惟黑一染不可辨矣。故黑者,萬事之府也,斂藏之道也。帝王之道黑,故能容保無疆;圣人之心黑,故能容會萬理。蓋含英采,韜精明,養元氣,蓄天機,皆黑之道也。故曰“惟玄惟默”。玄,黑色也;默,黑象也。《書》稱舜曰“玄德升聞”②,《老子》曰“知其白,守其黑”③,得黑之精者也。故外著而不可掩④,皆道之淺者也。雖然,儒道內黑而外白,黑為體⑤,白為用。老氏內白而外黑,白安身,黑善世。
【譯文】各種顏色都很鮮艷則會相互遮蓋,而用任何顏色涂抹都不能遮蓋住原有顏色而不留痕跡。只有用黑色一染,就看不見其他顏色了。所以說,“黑”是萬事聚集之處,是萬物斂藏之道。帝王之道“黑”,所以能囊括四海;圣人的心胸“黑”,所以能融會萬理。精粹的包容,精誠的蘊涵,元氣的培養,天機的蓄藏,都是“黑”之道,所以說“惟玄惟默”。玄,就是黑的顏色;默,就是黑的形象。《書》稱贊舜“玄德升聞”,意思是說道德幽深,名聲達于天地,遂被任用。老子說“知其白,守其黑”,是得到了“黑”道的精髓。顯露而不掩藏,說明道很淺。雖然如此,儒道是內黑而外白,黑為體,白為用。老子是內白而外黑,白安身,黑善世。
注釋
【注釋】①五色:指青、黃、赤、白、黑五種顏色。 ②玄德升聞:語出《尚書·堯典》。原文為:“曰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協于帝,睿哲文明,溫恭允塞,玄德升聞,乃命以位。”孔氏傳曰:“玄謂幽潛,潛行道德,升聞天朝,遂見微用。” ③知其白,守其黑:《老子》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式,王弼注:“模則也。” ④著:明,顯露。 ⑤黑為體:指黑融會萬理,萬理為體,理之施行為用。
上一篇:《易》道,渾身都是,滿眼都是,盈六合都是。三百八十四爻,圣人特拈起三百八十四事來做題目,使千圣作《易》,人人另有三百八十四說,都外不了那陰陽道理。后之學者求易于《易》,穿鑿附會以求通,不知《易》是個活底,學者看做死底;《易》是個無方體底,學者看做有定象底。故論簡要,《乾》、《坤》二卦已多了;論窮盡,雖萬卷書說不盡。《易》底道理,何止三百八十四爻。
下一篇:或問:中之道,堯舜傳心,必有至玄至妙之理?余嘆曰:只就我兩人眼前說這飲酒,不為限量,不至過醉,這就是飲酒之中。這說話,不緘默,不狂誕,這就是說話之中。是作揖跪拜,不煩不疏,不疾不徐,這就是作揖跪拜之中。一事得中,就是一事底堯舜,推之萬事皆然。又到那安行處,便是十全底堯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