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肥裁匆馑紎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出處】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譯注】總是因為浮云能遮蔽太陽,看不見京城長安使人發愁。
【用法例釋】一、用以形容看不到家鄉、親人等而心中憂愁。[例]云橫而不見家,亦不見長安:“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何況天子更在“九重”之上,豈能體恤下情? 他此時不獨系念家人,更多的是傷懷國事。(蕭滌非等《唐詩鑒賞辭典》)二、用以比喻壞人當道,一手遮天,情形令人憂愁。[例]“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禍國殃民的“四人幫”像是浮云蔽日,瘋狂一時,他們大搞極左,大搞形式主義,啥事都要“一刀切”,硬是逼迫鳳凰臺生產隊放棄種植歷史上沿襲下來的大白芒稻子,更換了品種,結果米粒小了,味道也沒有以前香了。(劉長賀《鳳臺秋色》)
上一篇:《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