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不如公論久,諸賢莫與眾心違。》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萬事不如公論久,諸賢莫與眾心違。
【出處】宋·陸游《送芮國器司業(yè)二首》
【譯注】什么事情都不如公眾輿論那么持久,勸各位賢士還是不要與公眾的意愿相違背。公論久:指要得到公論的認可才能持久。
【用法例釋】用以說明做事要尊重公論,順應民心才能夠成功或持久。[例1]寫雜文也是反映真理。雜文的作者,也要對“為大家所有”的真理負責,所以雖是雜感,也必須力求從真理出發(fā)。陸放翁有兩句詩道:“萬事不如公論久,諸賢莫與眾心違”。魯迅先生的雜文,雖然是對一時一事而發(fā)的,但因其中有真理,所以也能垂諸久遠。(徐懋庸《關于雜文的通信》)[例2]“萬事不如公論久,諸賢莫與眾心違。”鄧老當時的這個建議盡管長期被人誤解,甚至被批判為邪說,但它是符合我國農村經濟發(fā)展實際的,今天已經在農村中廣泛采用,促使農村向富裕之路迅跑。(郝盛琦《鄧老風范》)
上一篇:《一片暈紅才著雨,幾縷柔柳乍和煙.倩魂銷盡夕陽前.》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