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順應時勢,才能無處顯示
魯國有李氏和王氏兩家人,他們互為鄰居。相同的是,兩家各有兩個兒子,每家的兒子均是一個熟知兵法一個熟知學術。不同的是,李氏家的兩個兒子分別在齊、楚兩國當差,前途一片光明,而王氏家的兩個兒子甲和乙卻長居家中,忍受著貧困。
終于,甲、乙二人忍無可忍,決定闖出一片天地。向李氏家的兩個兒子進行了一番討教后,甲去了秦國,乙去了衛(wèi)國。
到了秦國后,精通學術的甲向秦王提出以仁義治國的建議。秦王說道:“如今群雄逐鹿,爭霸天下。兵馬糧草才是最有用處的,以仁義治國只會自取滅亡。”一怒之下,秦王令人割下了甲的舌頭。
同時,精通兵法的乙在衛(wèi)國也受到了挫折。他建議衛(wèi)侯排兵布陣、銳意擴張,遭到了衛(wèi)侯的反對:“我國弱小,求安之道在于侍奉大國、安撫小國。一旦窮兵黷武,必然國破家亡。”隨后,衛(wèi)侯令人斬斷乙的雙腳。
順勢者昌,逆勢者亡。雖然甲和乙與李氏家的兩個兒子在才能上不相上下,但在對時勢的參透上卻存在著巨大差異。不能看清形勢的甲乙二人,不但沒有發(fā)揮救世濟民的使命,反而毀掉了自己的身體。
上一篇:不盲從權威的科學家
下一篇:不越位,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