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出處】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譯注】不惜獻身,去奔赴國難,把死亡不放心上,只看作回家一樣。捐軀:獻身。忽:不重視。
【用法例釋】用以形容為國獻身,視死如歸的愛國精神和英雄氣概。[例]自古以來,仁人志士都自覺地將自己的生命無保留地獻給自己的祖國,為了祖國的安全、富強、進步,他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易洪斌《悲壯的歌》)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出處】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譯注】不惜獻身,去奔赴國難,把死亡不放心上,只看作回家一樣。捐軀:獻身。忽:不重視。
【用法例釋】用以形容為國獻身,視死如歸的愛國精神和英雄氣概。[例]自古以來,仁人志士都自覺地將自己的生命無保留地獻給自己的祖國,為了祖國的安全、富強、進步,他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易洪斌《悲壯的歌》)
上一篇:《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故人一別幾時見,春草還從舊處生.》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