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
出處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是故居上不驕,為下不倍;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謂與!
——《禮記·中庸》
譯文
因此君子尊崇德行,又不斷學習探究,使學問和德性日益廣大,深入到精微處,達到高明的境界,得以遵循中庸之道。在學習上溫故而知新,在品德修養上要敦厚而崇尚禮儀。因此,身居高位的人不驕傲,身處下位的人不犯上;國家政治清明時,可以振興國家;國家政治不清明,也可以沉默不語,于亂世中安身。《詩》說:“既明達又睿識,可以保全自己。”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名句解讀
“溫故”指溫習舊有的知識,“敦厚”指為人敦厚真誠。“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闡明了君子的行為準則,其中“崇禮”是一條重要的準則。古代的“禮”不單是禮節儀式,更是一種社會秩序。“崇禮”意為崇尚禮節,遵守社會公德,遵循社會秩序。“崇禮”這一行為準則在當今社會仍放射出熠熠光輝。溫習已有的知識從而獲得新知識,誠心誠意地崇奉禮節。
經典故事
溫習已有的知識從而獲得新知識,誠心誠意地崇奉禮節。
魯昭公十九年(前523)仲春三月,風和日麗,鳥語花香。官道上,一輛馬車在緩緩行駛,曾晳駕車,孔子手扶轅木,直立車上。孔子此番出游,專赴臨城,拜師襄子為師,請教有關彈琴的若干學問。
師襄是魯國的樂官。師襄子在音樂理論上有很深的造詣,聞名于諸侯。他聽說孔子來訪,忙迎出大門,讓于客室,以上賓之禮接待。
兩人見面,很快就轉到了學琴的話題。師襄是個熱心人,推心置腹,開言吐語,滔滔不絕。師襄子說著從身邊移過琴來,彈奏了一曲。孔子在一旁靜聽,感到此曲非同凡響,是他聞所未聞的,那指法、技巧也脫俗超群,出神入化。師襄子彈完,將孔子引入后軒,讓孔子習琴。
孔子在后軒習琴,一連三日練習師襄所教的曲子,沒有再學習新的內容。師襄子聽孔子曲調已經彈熟,來到后軒祝賀說:“此曲你已彈熟,可以再學新曲了。”孔子說:“感謝夫子教誨!該曲雖已練熟,然技巧尚未純熟,容我繼續練習。”
又是三天過去了,師襄子聽孔子的琴聲音調和諧,韻味無窮,不斷點頭贊賞。他說:“所有技巧你已經掌握了,可以學習新的內容了。”孔子回答說:“我的指法、技巧雖已練熟,但尚未領會此曲的志趣神韻,更未體察到曲作者的為人、想像出其風貌特征。請容我再練三日!”
孔子習琴的第十天,師襄子站在一旁聽得如醉如癡。琴聲把他帶進了浩瀚的大海。大海的胸懷是那樣寬廣博大,情感是那樣深邃,內涵是那樣豐富,性格是那樣富于變化。琴聲把他帶到了春天的花園。葉綠了,花開了,鳥在高唱,水在低吟,游人在歡笑,一切是那樣的靜謐,那樣的和諧。
孔子在彈奏中,由于受到樂曲的感染,有時進入深沉的思考,有時感到心曠神怡,胸襟開闊。他激動地說:“我在操琴,彈著彈著,就體察到作曲者的為人了。那個人膚色黝黑,身材魁梧,眼光明亮而高瞻遠矚,性情溫柔敦厚,好像有著統治天下的帝王氣魄。除了文王,誰還能創作出這樣的樂曲呢?”師襄子聞言,連忙從座席上站起來,向孔子施禮說道:“我的老師傳授此曲時,正說此曲為文王所作,名《文王操》。仲尼,你真聰明過人,一下子便悟到了周樂之精義!”
孔子說:“全仰仗夫子教導!要學技藝,無名師指點,如在黑暗中摸索;一遇名師,便驀然出洞穴,眼前一片光明。孔丘不虛此行,明天就要告辭了。”二人依依話別。師襄子祝賀孔子琴藝精進,并說,音樂的希望在孔子,天下的希望也在孔子。
上一篇:《有志者,事竟成》賞析|譯文|出處|解讀|
下一篇:《燕雀安知鴻鵠之志?》賞析|譯文|出處|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