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有志者,事竟成。
出處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清·蒲松齡
譯文
有志向的人,做事會取得成功,項羽破釜沉舟,最終使百二秦關都歸于楚;苦心經營的人,天也不會辜負他,勾踐臥薪嘗膽,僅以三千越甲就吞并了吳國。
名句解讀
有志向的人,做事會取得成功。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奮斗,在風雨中百折不撓,勇往直前,在人生的每個驛站上留下一段段有意義的回憶。流淚不是失落,徘徊不是迷茫,成功屬于那些戰勝失敗、堅持不懈,執著追求夢想而又異常自信的人。
經典故事
東漢時,耿龠是漢光武帝劉秀手下的一員名將。有一回,劉秀派他去攻打地方豪強張步,戰斗非常激烈。后來,耿龠的大腿被一支飛箭射中,他抽出佩劍把箭砍斷,又繼續戰斗,終于大敗敵人。漢光武帝感慨地對他說:“將軍以前在南陽時就提出攻打張步、平定山東一帶的計劃,當時我還覺得計劃太大了,難于實現。現在我才知道,有志氣的人,事情終歸是能成功的。”
人們還常用楚王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作為有志者事竟成的例證。
公元前207年,秦國的30萬人馬包圍了趙國巨鹿(今河北省平鄉縣),趙王連夜向楚懷王求救。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20萬人馬前去救趙。誰知宋義聽說秦軍勢力強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來,不再前進。軍中沒有糧食,士兵用蔬菜和雜豆煮了當飯吃,他也不管,只顧自己舉行宴會,大吃大喝。這一下可把項羽激怒了,他殺了宋義,自己帶著部隊前去救趙。項羽先派出一支部隊,切斷了秦軍運糧的道路;他親自率領主力過漳河,解救巨鹿。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后,他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后傳下命令:把渡河的船鑿穿沉入河里,把做飯用的鍋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統統燒毀。項羽用這辦法來表達他只進不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楚軍士兵見主帥立志要決一死戰,就誰也不打算再活著回去。在項羽親自指揮下,他們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拼死地向秦軍沖殺過去,經過連續九次沖鋒,秦軍大敗。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被俘,有的投降。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圍,而且使秦軍元氣大傷,沒兩年,秦朝就滅亡了。
自此,項羽當上了真正的上將軍,多支軍隊都歸他統率和指揮,他的威名傳遍了天下。
由此可見,凡成大事者必有志,人唯有志,有毅力,才能有所作為。
生活中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大器晚成的齊白石,古稀之年取得博士學位的婆婆,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有鴻鵠之志,都能為了自己的目標堅持奮斗,矢志不渝。
上一篇:《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賞析|譯文|出處|解讀|
下一篇:《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賞析|譯文|出處|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