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出處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詩經(jīng)·衛(wèi)風·木瓜》
譯文
你將木瓜投贈我,我拿瓊琚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將木桃投贈我,我拿瓊瑤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將木李投贈我,我拿瓊玖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名句解讀
他送我鮮桃,我以佩玉還報他。這不僅體現(xiàn)了知恩圖報,更多的是要把這樣的情意永遠珍藏。這是一首情人間相互贈答的詩,后人常用來表示自己對他人盛情的回報。
經(jīng)典故事
你對我好,我對你更好。受恩于別人,必須懂得感恩圖報。感恩師長,感恩朋友,感恩生活,世界更美好。古時“結草銜環(huán)”的故事令人感動。
《左傳·宣公十五年》記載:春秋時,晉國的魏武子在生病時,曾囑咐他的兒子魏顆,在他死后,把一個沒有生過兒子的妾嫁出去。后來武子病重了,又告訴魏顆,在自己死后讓他的這個妾陪葬。武子死了以后,魏顆覺得父親病危時的語言可能是神志不清時的胡言亂語,便依照他以前的吩咐把武子的愛妾嫁出去了。后來,魏顆領兵和秦國打仗,看見戰(zhàn)場上有個老人把遍地的草都打成了結子,纏住秦軍的戰(zhàn)馬,使秦軍兵將紛紛墜馬,魏顆因此獲勝并俘虜了秦將杜回。當夜,魏顆做了個夢,夢見在戰(zhàn)場上結草的老人自稱是那位出嫁的妾的父親,他以此來報答魏顆不把自己女兒拿來陪葬之恩。
據(jù)古代神怪小說載:東漢楊寶在九歲時,從華陰山北捉了一只受傷的黃雀帶回家飼養(yǎng),等黃雀傷好后就把它放了。過后,楊寶夢見黃雀化作一個黃衣童子回來報恩,自稱是西王母的使者,并口銜四枚白環(huán),說楊寶的子孫將來都會像白環(huán)一樣珍貴。后來,楊寶的兒子楊震、孫子楊秉、曾孫楊賜和玄孫楊彪果然都飛黃騰達。
這兩個故事,都含有知恩必報的意思,所以后人把它們結合成一句成語“結草銜環(huán)”,形容感恩圖報,至死不忘。
受人恩惠,當思圖報,更要加倍報答,俗話說“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
唐朝的李靖,曾任隋煬帝的郡丞,最早發(fā)現(xiàn)李淵有圖謀天下之意,親自向隋煬帝檢舉揭發(fā)。李淵滅隋后要殺李靖,李世民反對,再三請求保他一命。后來,李靖馳騁疆場,征戰(zhàn)不疲,安邦定國,為唐王朝立下赫赫戰(zhàn)功;魏徵曾鼓動太子李建成殺掉李世民,李世民同樣不計舊怨,量才重用,使魏徵覺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為唐王朝立下了豐功。我們盛贊李靖、魏徵知恩圖報的同時,也為李淵、李世民以德報怨的寬容所感動。
上一篇:《惰而侈,則貧;力而儉,則富》賞析|譯文|出處|解讀|
下一篇:《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賞析|譯文|出處|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