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
出處
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輻輳并進,則明不可塞矣。
——《管子·九守》
譯文
眼睛貴在辨別事物,耳朵貴在聽覺靈敏,心智貴在思維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觀察事物,就沒什么看不見;用天下人的耳朵探聽消息,就沒有什么聽不到;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問題,就沒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報來源豐富,像車輪的輻條一樣向中間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名句解讀
以一人之目看問題,當然很難看清事物的本質;以一人之耳傾聽,當然很難聽到事物的聲響,更難感受到事物的奧妙;以一人之慮思考問題,當然很難想通,想不通也就不明白事物的道理。所以,看事物,必須視野開闊;聽見聞,必須縱橫對比;想問題,必須全面深刻。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要想做事成功,就必須依靠群眾的力量。歷史上多少剛愎自用、獨斷專行的君主,閉塞了自己的視聽之路,最終得了個身死國亡的下場!
經典故事
魏徵一生對李世民的諫言無數,而“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恐怕是李世民在23年的帝王生涯中時刻縈繞在耳旁,須臾不敢忘懷的一句話。魏徵的忠諫與太宗的虛心成就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貞觀十七年正月,魏徵病死了。李世民“親臨慟哭,廢朝五日”,并且親自撰寫了墓志銘,書于碑石之上。隨后的日子,李世民一直沉浸在綿長的哀思之中。魏徵的離世不僅讓李世民失去了一個臣子,更是讓他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位良師益友。
曹操善于聽謀臣的意見,最終統一了北方。在追隨曹操11年的戎馬生涯中,郭嘉為曹操東征西討貢獻了相當多的謀略,他所貢獻的計策,每一條都出人意料,每一條都有可能帶來巨大的危險,每一條都取決于敵手心理狀態的變化是否嚴格遵循他的預料和支配。曹操大軍正與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敵強我弱,形勢堪虞。與此同時,曹操又擔心劉備突然發難,在背后捅上一刀。但正面的強敵已不克應付,曹軍又怎能分出兵馬,兩面作戰呢?但郭嘉卻認為可以兩面作戰,而且事不宜遲,必須趁劉備目前根基未穩、民心未附之機,急出重拳,將其一舉打敗。至于袁紹,郭嘉料定他不會有何動作。“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這段時間差,正可用來消滅劉備。而曹操正因為聽從了郭嘉的計謀,抓住時機,贏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書寫了“以少勝多”的歷史神話,也為成就霸業奠定了基礎。
上一篇:《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賞析|譯文|出處|解讀|
下一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賞析|譯文|出處|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