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乃公能以儒為賈,若等不能以賈為儒,此柳下惠①、魯男子②可不可之分也。
【譯注】
①柳下惠:柳下惠(前720—前621)展氏,名獲,字禽,春秋時期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是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則是他的謚號,所以后人稱他“柳下惠”。②魯男子:春秋時魯國人顏叔子,傳說他潔身自好,不貪戀女色,有坐懷不亂之譽。
這句話的意思是,(你父親)我能借助儒學來經商,你們不能借助經商來學習儒學,這就像柳下惠與魯男子之間有可與不可之分一樣。
輯自明李維楨《大泌山房集》卷48,《贈余隱士序》。
【感悟】
這是休寧商人余天柴經常對他四個兒子說的一句話,其中運用柳下惠、魯男子的典故來比擬儒與賈的關系。
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有一次柳下惠到外地辦事,耽擱了出城時間,此時,客店也已住滿了客人,他只好到城門下夜宿。不久,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也來到城門下夜宿。柳下惠見那女子衣服單薄,凍得索索發抖,恐怕那女子凍死,就用自己的棉衣把她裹在懷里,一直到天亮,絲毫沒有淫亂行為。此后,人們就用“坐懷不亂”來形容男子在兩性道德方面情操高尚,作風正派。
魯男子的故事:春秋時魯國人顏叔子獨居一室,一天,一位女子要求投宿,顏叔子整夜點著蠟燭火把照明以避嫌,時人稱他為“魯男子”。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得出,柳下惠作風正派,對那名女子有幫助;魯男子也作風正派,但對那名女子沒有幫助。可見,余天柴要告訴兒子的真實含義是,儒學對經商有幫助,而經商對習儒沒有幫助。
【故事鏈接】
出于以儒學幫助經商的目的,也是出于對儒學的喜愛,很多徽商喜愛藏書。馬曰璐是其中之一。馬曰璐是清代著名鹽商、藏書家,字秋玉,號轥谷,祁門人。馬曰璐從小僑居揚州,經營鹽業,為清代前期揚州徽商的代表人物之一。馬家庭豪富,但為人慷慨,熱心地方公益事業,曾捐資開掘揚州溝渠,筑漁亭孔道等。他喜愛考校典籍,家中專設刻印坊,不惜費資刻印書籍,當時稱這一批書為“馬版”。小玲瓏山館又是馬氏藏書樓名稱,藏書多達10余萬卷。1772年四庫全書館設立,馬曰璐的兒子馬振伯獻藏書776種,為全國私人獻書之冠,受乾隆皇帝褒獎,賜《古今圖書集成》一部。《清史稿·文苑傳》有馬曰璐傳。
【延伸閱讀】
徽商名人程十萬
“程十萬”是徽商程承津、程承海兄弟合稱。程承津、程承海為宋初時祁門善和鄉人,因經商至富,鄉人號為“程十萬”,每稱津為“十萬大公”,海為“十萬二公”,言其家資以萬計也(《祁門善和程氏譜·足征錄·書四府君派后》)。程氏兄弟是徽州早期擁有巨資的商人。
上一篇:《吾為儒不卒,然麓書未盡蠹,欲大吾門,是在若等》原文解讀|譯文|感想
下一篇:《非儒術無以亢吾宗》原文解讀|譯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