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生死的名言名句大全
沒有適度的日常運動,便不可能永遠健康,生命過程便是依賴體內(nèi)各種器官的不停操作,操作的結(jié)果不僅影響到有關(guān)身體各部位也影響了全身。
[德]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死,是萬物不可逃避的終結(jié)。
[俄] 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創(chuàng)作過程》
當兩人見面時,我們首先便問候?qū)Ψ降慕】登樾危嗷プ6\福體康泰,原來健康是成就人類幸福最重要的成分。
[德]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死或許是一種刑罰,但并不就等于贖罪。
[法]大仲馬《基督山伯爵》
只有最愚昧的人才會為了其他的幸福犧牲健康,不管其他的幸福是功、名、利、祿、學識,還是過眼煙云似的感官享受,世間沒有任何事物比健康還來得幸福。
[德]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死亡是我們存在的一部分,其必要性并不亞于生活。
[法] 蒙田 《隨筆集》
一種平靜歡愉的氣質(zhì),快快樂樂地享受非常健全的性格,理知清明,生命活潑,洞徹事理,意欲溫和,心地善良,這些都不是身分與財富所能作成或代替的。
[德]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我們的生命力存在于運動之中,絕對的靜止就是死亡。
[法]帕斯卡爾 《思想錄》
死亡是我們必須傾其所有而去付的債款。
[古希臘]歐里庇得斯《精言錄》
能夠促進愉快心情的不是財富,卻是健康。我們不是常在下層階級——勞動階級,特別是工作在野外的人們臉上找到愉快滿足的表情嗎?而那些富有的上層階級人士不常是憂容滿面,滿懷苦惱與憂愁嗎?
[德]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生與死是每時每刻的決斗。
[法]羅曼·羅蘭《母與子》
死是不復返的浪濤。
[古羅馬]維吉爾《農(nóng)耕詩》
有了健康,每件事都是令人快樂的;失掉健康,就失掉了快樂;即使其他的人具有如何偉大的心靈、快活樂觀的氣質(zhì),也會因健康的喪失黯然失色,甚至變質(zhì)。
[德]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死意味著無法理解活著的人。
[英] 塞繆爾·巴特勒《筆記》
可以這么說,疾病通常是一個等式的開始,完成這個等式的則是死亡。
[英] 塞繆爾·約翰遜《漫步者》
無可否認的,生死的決定應是最令人緊張、關(guān)心、恐懼的一場豪賭,因為在我們眼中看來,它關(guān)乎一切的一切。
[德]叔本華《愛與生的苦惱》
當死亡來臨時,你會發(fā)現(xiàn)它是你曾經(jīng)有過的最輕松、最幸福的經(jīng)驗之一。
[美]艾迪·利肯貝克引自 《智慧的錦囊》
死亡是今生而不是來世的一部分。
[羅馬尼亞]伊麗莎白·比貝斯科《避風港》
生死問題不僅是被極細微的偶然所左右,并且一般有機體的存在亦是短暫無常,不論動物或人類也許今天誕生明天就消滅,出生和死亡迅速地交替著。
[德]叔本華《愛與生的苦惱》
在生存中,必定就有死的存在。
[德]哈特曼·亞威《可憐的海恩奇》
如果我們并不害怕死亡,我相信永生的思想便絕不會產(chǎn)生。
[英]羅素《我的信仰》
生前若不曾存在的話,死后也不會存在; 反之,若某些東西非“出生”所能制造出來的話,死亡亦無法加以破壞。
[德]叔本華《愛與生的苦惱》
人在生命結(jié)束的時候,死,叫做走; 在開始的時候,走,卻等于死。
[法]雨果《悲慘世界》
死雖然好,但死中沒有愛。
[美]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畫像》
死亡之于種族,猶如個體的睡眠,或者是眼睛的一瞬。
[德]叔本華《愛與生的苦惱》
生之本質(zhì)在于死。因此只有樂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
[法] 蒙田 《隨筆集》
從我們誕生的那一刻起,死亡就已經(jīng)開始。
[古羅馬]塞涅卡《瘋狂的赫拉克勒斯》
盡管死是迅速而輕快的,然而只要能多活一會兒,我們有時候?qū)幙沙袚膳碌耐纯嘁远惚芩劳觥?br>
[德]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人無論在哪兒,也無論干什么,他的忠實伙伴,——死亡——都會永遠跟隨著他。
[南非]阿索爾·富加德《希茲尉·班西死了》
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生物能混得過死。
[俄]屠格涅夫《美人梅奇河的卡西央》
死亡是威脅人類的最大災禍,我們最大的恐懼來自對死的憂慮;最能吸引我們關(guān)心的是他人生命的危險;而我們所看到的最可怕的場面則是執(zhí)行死刑。
[德]叔本華《愛與生的苦惱》
雖然人生充滿了苦惱,可是死亡卻更加苦惱。
[俄]克雷洛夫《克雷洛夫寓言·農(nóng)夫和死神》
假使有些人死去,而另一些人永生,那么死將確實成為可怕的折磨。
[法]拉布呂耶爾《品格論·論人類》
人的生活是被“希望”所愚化,一方面跳進“死亡”的圈套。
[德]叔本華《生存空虛說》
對不幸的人來說,死亡一點也不可怕!
[法]拉辛《費德爾》
我們因憂慮死亡而煩擾生活,因憂慮生活而煩擾死亡:一個使我們痛苦,另一個叫我們受驚。
[法]蒙田 《隨筆集》
對人生的嫌惡,戰(zhàn)勝對死的恐怖,而往往發(fā)生自發(fā)的縮短生命。
[德]叔本華《生存空虛說》
奪年輕人生命的是暴力,奪老人生命的是成熟。
[古羅馬] 西塞羅 《辯論》
死亡既是枷鎖,又是枷鎖的解脫。
[俄]契訶夫《一千零一種激情,或恐怖之夜》
為了死亡將剝奪我們的現(xiàn)在而怕死,并沒有比人們以為他幸而是向上直立在圓圓的地球上,卻怕從地球上滑跌下去更聰明些。
[德]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我死的時候,不過死了一個過去。
[阿根廷]博爾赫斯《懷念安赫利卡》
驟亡最無痛苦。
[古羅馬] 薄洛柏夏斯《愁歌》
我們怕死決不是因為死中有痛苦,一方面,痛苦顯然是在死前這一邊的,一方面,我們正是每每為了躲避痛苦而投奔死亡。
[德]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死亡以外的事,好歹總有防御的方法,唯有對死亡,我們有如居住于不設防之城。
[古希臘] 埃斯庫羅斯《斷片》
人生是被季節(jié)刈取的收獲。揚名四方之后,死亡還是絕不可免。
[古希臘] 歐里庇得斯《精言錄》
如果能明白顯示人生本身就是貴重財富的話,那么對死亡的恐懼守衛(wèi)者,就不該設置在它的出口。反之,若說死亡真如想象中那般可怕的話,又有誰愿意逗留在這樣的人生中呢?
[德]叔本華《愛與生的苦惱》
動物的生存不知有死亡,每個動物只意識著自己的無限,直接享受種族的完全不滅。至于人類,因為具備理性,由是必然產(chǎn)生對死亡的恐懼。
[德]叔本華《愛與生的苦惱》
老人的蹣跚腳步,或蹲在角隅休息的身子,不過是他昔日的影子、他的幽靈而已,這里面又還有什么值得死亡去破壞的東西呢?
[德]叔本華《愛與生的苦惱》
所謂出生,若按其本質(zhì)及涵義言之,實亦包括死亡,那是向兩個方面伸出的同一條件。
[德]叔本華《愛與生的苦惱》
健康和聰明是人生的兩大幸福要素。
[古希臘]米南德《自責者》
徹底否定求生意志的人們不會被不安的生存沖動或歡天喜地的事情所驅(qū)策,因為這些都是痛苦的先導; 他們不貪圖生之快樂,因為,喜悅過后往往接續(xù)苦惱的狀態(tài)。
[德]叔本華《愛與生的苦惱》
生命就是愛! 生命就是 “壯麗”的升華,“美”的陶醉!
[丹麥] 安徒生《素琪》
一粒麥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jié)出許多子粒來。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喪失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新約全書·約翰福音》
要知道對死亡的恐懼只是由于害怕生命的幸福從他的肉體死亡中消失才發(fā)生的。如果人能夠把自己的幸福置放到他人的幸福中,就是說愛他人勝過愛自己,那么死亡就不再是生命和幸福的終結(jié),像只為了自己而活著的人所覺得的那樣。
[俄]列夫·托爾斯泰《論生命》
至少,讓我們懷有一個信念,這信念呵,會給人以安慰,那就是:死亡本身也必然像其他的事物,是一場空幻。
[英]雪萊《含羞草》
死亡愿意什么時候來就什么時候來罷,我將勇敢地迎接你。
[德]貝多芬 引自《傅譯傳記五種》
不論什么,都可以順受!
只要你活著,那就是白晝。
[德]斯托姆《安慰》
一個人只要不怕死,就什么也難不倒他!
[英]司各特《艾凡赫》
望見了海岸才溺死,是死得雙倍凄慘。
[英]莎士比亞《魯克麗絲受辱記》
死對我來說也許可以忍受,可是眼睜睜等著厄運來臨卻叫人受不了。
[英]羅·路·史蒂文森《金銀島》
死的慘痛大部分是心理上造成的恐怖,被我踐踏的一只無知的甲蟲,它的肉體上的痛苦,和一個巨人在臨死時所感到的并無異樣。
[英]莎士比亞《一報還一報》
我們誰都免不了一死,與其在世上偷生茍活,拖延著日子,還不如轟轟烈烈地死去。
[英]莎士比亞《裘力斯·凱撒》
死,是被用作一種懲罰的形式。人們認為,形形色色的犯法行為一旦達到罪大惡極的程度,則只有死刑才足以懲戒。
[英] 雪萊 《論死刑》
我們多半是漸漸朽壞; 在我們還活著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功能,我們對生命的依戀之情,早就一點一點、零敲碎打地從我們身上剝奪去了; 那年復一年的歲月,不斷地從我們身上拿走一些東西,直到死亡把我們最后剩下的零頭歸總收拾一下,送進墳墓里去。
[英]赫茲里特《論青年的不朽之感》
結(jié)束自己生命的力量是我們的許多天賦能力之一,所以,正如其他各種能力一樣,也是道德規(guī)范的對象。
[英]葛德文《政治正義論》
地獄和天堂將化為烏有,
留給你的只是永恒的宇宙。
[英]雪萊《詠死》
個人的生命,連同他的種種憂患和要解決的問題,有一個了結(jié),到底是一件好事,本能使人不愿接受這種解脫,但理智卻使人贊成它。
[美]愛因斯坦《生命有個了結(jié)是件好事》
所有地上的東西,都有一個死的命運,一如你們自己; 有的東西似乎能夠久存,其實是個人的生命太短了。
[意] 但丁 《神曲》
我們可以設法延長我們的生命,而且在一定限度內(nèi),每個正常的人都可以這樣做,然而我們不能最終免于一死,因此,沉思死亡是一個無益的問題。再說,它會泯滅人們對別人和別事的興趣,唯有對外界事物抱有興趣才能保持人們精神上的健康。
[英]羅素《斯多噶主義和心理健康》
死神時時刻刻在暗算人類: 當它襲擊人的時候,是不預先提醒的。
[法]莫里哀《莫里哀喜劇選》
我們?yōu)闅g樂而生,為歡樂而戰(zhàn)斗,我們也將為歡樂而死。因此,永遠也不要讓悲哀同我們的名字聯(lián)系在一起。
[捷]伏契克《絞刑架下的報告》
要趕緊生活,因為一場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個意外的悲慘事件,都會使生命中斷。
[俄] 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所有人的貪婪、侵略、破壞、毀滅以及自我毀滅的欲望,都是死亡本能的表現(xiàn)。
[奧]弗洛伊德《性學三論》
我并不否認,我害怕死,但我害怕的是死得不光榮。
[匈]裴多菲《給民族》
生命在前進的同時,也就是在走向死亡。
[墨西哥]富恩特斯《阿爾特米奧·克羅斯之死》
人總不免偶爾想到死。不過我對此處之泰然,因為我深信人類精神是不朽的,它就像太陽,用肉眼來看,它像是落下去了,而實際上它永遠不落,永遠不停地在照耀著。
[德] 歌德 《歌德談話錄》
生命,是每一個人所重視的;可是高貴的人重視榮譽遠過于生命。
[英]莎士比亞《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
能把自己生命的終點和起點聯(lián)接起來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死亡為他有限的塵世生命落了幕,同時又揭起另一個幕,使他的光芒耀眼的一面永垂不朽。
[智利]聶魯達《詩的事業(yè)——回憶錄》
很少有人認識死亡。人們通常并不是靠決心,而是靠愚鈍,靠習慣來忍受它,大多數(shù)人赴死只是把它看作一件不得不接受的事實。
[法]拉羅什弗科《道德箴言錄》
只要活在這世上,無論衰老、病痛、窮困和監(jiān)禁給人怎樣的煩惱苦難,比起死的恐怖來,也就像天堂一樣幸福了。
[英]莎士比亞《一報還一報》
人們是不會同時想到自己即將死去而又想到別人也即將死去的。
[法]莫里亞克《愛的沙漠》
我的正直的一生得到了報酬:死去時面對著上升的太陽。
[古]何塞·馬蒂《我愿意平平常常地死去》
為了證實生命的高貴的價值,我們應當斗爭,不惜犧牲,為了拯救別人,如果需要,我們可以殺身成仁。
[古]何塞·馬蒂《伊斯瑪艾麗約》
無論是什么人,只要他對死亡感到悲哀,這就足以證明他不是一個愛智者,而是一個愛欲者。
[古希臘]柏拉圖《費多篇》
死對我來說實在不算什么。這不是夸張,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不做錯事和壞事。
[古希臘]柏拉圖《申辯篇》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通過斗爭把它們掃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死了;睡著了; 什么都完了; 要是在這一種睡眠之中,我們心頭的創(chuàng)痛,以及其他無數(shù)血肉之軀所不能避免的打擊,都可以從此消失,那正是我們求之不得的結(jié)局。死了;睡著了;睡著了也許還會做夢; 嗯,阻礙就在這兒: 因為當我們擺脫了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將要做些什么夢,那不能不使我們躊躇顧慮。
[英]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生命的愛惜,往往要看一個人對于日夜的來復,寒暑的遞嬗,以及由此遞嬗得來的快樂是否感有興趣而定。一朝興盡之后,人生便只是痛苦的重負罷了。
[法]莫洛阿《戀愛與犧牲》
人生是一道山坡。大家正上著的時候,都望著頂上,并且都覺得快樂; 但是走到了高處的時候,就忽然望見了下坡的道兒和那個以死亡作結(jié)束的終點。上坡的時候是慢慢走的,但是下坡就走得快了。
[法] 莫泊桑《俊友》
把所愛的人奪走的不是死亡,死亡相反倒為我們保存和固定了他們可愛的青年時代,死亡是我們愛情的鹽,生存才使愛情解體。
[法]莫里亞克《愛的沙漠》
人不到死,不能算完全生。
[美]富蘭克林《唁侄女喪父書》
如果你以為一個有價值的人會把時間花費在權(quán)衡生與死的問題上,那你就錯了。一個有價值的人在進行抉擇時只考慮一件事,那就是他行動的是與非,他行為的善與惡。
[古希臘]柏拉圖《申辯篇》
死是不存在的,它什么都不是。對于死,甚至連理解都不可能,而生命卻是可以理解的,它有著自己的法則——這就是前進……凡是好的東西都不會死的,而且它的生命力將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日趨強大。
[意]亞米契斯《愛的教育》
只有遇到過生命危險的人,才知道什么時候會死。
[美]杰克·倫敦《寂靜的雪野》
因為我不僅歌唱著生命的歡樂,我還歌唱著——死亡的歡樂呀!
[美] 惠特曼 《歡樂之歌》
自由自在地生活和對人間的事物毫無掛慮,這就是懂得怎樣死亡的最好方法。
[法] 盧梭《愛彌兒》
每個人都要輪到去登上千古長存的受難的高崗。每個人都要遇到千古不滅的痛苦,抱著沒有希望的希望。每個人都追隨著抗拒過死,否認過死,而終于不得不死的人。
[法] 羅曼·羅蘭 《約翰·克利斯朵夫》
看到別人死,是最能使我們感到充滿生命力的。那是生命的感覺——感到我們還留在世上。
[美]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畫像》
如果死后沒有知覺,就像無夢的睡眠,死就一定是一個奇妙的境界。
[古希臘]柏拉圖《申辯篇》
總把死者看得比活人還重,也沒意思。我們所有的人總有一天要死的。我想——最好人們事先就看重我們,不要等我們死后才開始尊重,給去年的莊稼灌溉有什么用處。
[英]艾略特《亞當·貝德》
人的生命是一次穿過黑夜的遠征,被隱形的敵人所包圍,被厭倦和痛苦所虐待。那遠征導向一個目標,但是很少有人能希望到達,而且在那目的地也很少有人能久久地逗留。
[英]羅素《一個自由人的崇拜》
誰能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就會成為新人。誰能戰(zhàn)勝痛苦和恐懼,他自己就能成為上帝。
[俄] 陀思妥也夫斯基《群魔》
生命每刻都向我們說生命的言辭和新消息,對于這個我們必須要對之聽從加以理解,最先不要對自己下一個固定的范疇才好。
[俄] 阿志巴綏夫 《沙寧》
沒有生存斗爭就沒有一切。
[俄]列斯科夫《大堂神父》
不管你怎么會瞧,也瞧不到墳墓的前面。
[俄]高爾基《在人間》
真正的愛就是生命本身。
[俄]列夫·托爾斯泰《論生命》
生命,真正的生命永遠存在著,因而對于人來說它不能生,也不能死。
[俄]列夫·托爾斯泰《論生命》
假如你活著——就活下去: 明天你會死的,正如我一點鐘前可以死掉一樣。既然一個人與永恒比起來只有剎那間的生命,那還值得苦惱自己嗎?
[俄]列夫·托爾斯泰《戰(zhàn)爭與和平》
死亡——了結(jié)一切的,今天或明天一定來的死亡——比起無限來,總之是一會兒就來的。
[俄] 列夫·托爾斯泰《戰(zhàn)爭與和平》
禾苗似的人呵,轉(zhuǎn)瞬即被刈去,一代一代,按神靈秘密的旨意萌芽、成熟,然后被割倒; 而另有一些人便接踵來到……。
[俄]普希金 《葉甫蓋尼·奧涅金》
一個人無論怎樣厭世,自殺不是開悟的辦法。不管德行多高,自殺的人想要達到圣境也是遙遠的。
[日]川端康成《川端康成小說選》
我們
不可能長生不老。
死神
決不會饒過我們。
[俄]馬雅可夫斯基《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
臨終的時刻,當人世的虛幻變?yōu)閲揽岬默F(xiàn)實呈現(xiàn)在眼前時,對未做的事情所感到的遺憾以及對做過的事情所感到的懊悔,使人們的心靈變得無比寬厚而真摯。
[印度]普列姆昌德《普列姆昌德短篇小說選》
記住,死就是一個偉大的搬家日!
[丹麥]安徒生《遷居的日子》
對于為他人而活著的人來說,死亡不可能被他認為是幸福和生命的消滅,因為他人的幸福和生命不僅不會由于為他們服務的人死亡而毀滅,相反會由于他的生命的犧牲而增長和加強。
[俄] 列夫·托爾斯泰《論生命》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也絕不是人力和金錢所可以轉(zhuǎn)移或挽救的。
[阿拉伯]《一千零一夜》
我的肉體可以化為灰燼,
我的智慧卻能駕馭雷電。
[俄]杰爾查文《上帝》
當你解答了生命的一切奧秘,你就渴望死亡,因為它不過是生命的另一個奧秘。
生與死是勇敢的兩種最高貴的表現(xiàn)。
[黎巴嫩]紀伯倫《沙與沫》
人生是死神長眠里的夢。
[英]詹·湯姆遜 《哲學》
我們都是必死的,如同水潑在地上,不能收回。
《舊約全書·撒母耳記下》
生命的存滅有如晨風去來,哀樂美丑都難永遠存在。
[伊朗]薩迪《薔薇園》
樹若被砍下,還可指望發(fā)芽,嫩枝生長不息,其根雖然衰老在地里,干也死在土中,及至得了水氣還要發(fā)芽,又長枝條,像新栽的樹一樣。但人死亡而消滅,他絕氣竟在何處呢?
《舊約全書·約伯記》
你本是塵土,仍要歸于塵土。
《舊約全書·創(chuàng)世記》
一朝生命告了終結(jié),
帝王、奴隸毫無區(qū)別。
[伊朗]薩迪《薔薇園》
死之流泉,使生的止水跳躍。
[印度] 泰戈爾 《飛鳥集》
讓死者有那不朽的名,但讓生者有那不朽的愛。
[印度]泰戈爾 《飛鳥集》
死像大海的無限的歌聲,日夜沖擊著生命的光明島的四周。
[印度] 泰戈爾 《飛鳥集》
當我走的時候,讓這個作我的別話吧,就是說我看過的是卓絕無比的。
[印度]泰戈爾《吉檀迦利》
死亡隸屬于生命,正與生一樣。舉足是走路,正如落足也是走路。
[印度]泰戈爾《飛鳥集》
終止于衰竭的是 “死亡”,但“圓滿”卻終止于無窮。
[印度]泰戈爾 《飛鳥集》
死葉消失于土壤中時,
便滲透在森林的生命里了。
[印度]泰戈爾 《流螢集》
生命里留了許多罅隙,從中送來了死亡憂郁的音樂。
[印度]泰戈爾 《飛鳥集》
生命像個孩子,邊笑邊搖動死亡的撥浪鼓向前奔跑。
[印度]泰戈爾《愛者之貽》
生命的運動在它自己的音樂里得到它的休息。
[印度]泰戈爾 《飛鳥集》
我們的生命是天賦的,我們惟有獻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印度] 泰戈爾《飛鳥集》
當靈魂離開你的軀殼,
何在乎死于寶座或是荒郊?
[伊朗] 薩迪《薔薇園》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印度] 泰戈爾 《飛鳥集》
人在生前如果沒有作為,
死后將會感到羞愧。
假如誰是絲毫無動于心,
他是徒然聽到死亡的鼓音。
[伊朗] 薩迪《薔薇園》
死之印記給生的錢幣以價值,使它能夠用生命來購買那真正的寶物。
[印度] 泰戈爾 《飛鳥集》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春秋)孔丘《論語·泰伯》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戰(zhàn)國)孟軻《孟子·告子下》
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 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
(戰(zhàn)國)莊周《莊子·齊物》
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善妖善老,善始善終。
(戰(zhàn)國)莊周《莊子·大宗師》
以生為附贅縣疣, 以死為決疴潰癰。
(戰(zhàn)國)莊周《莊子·大宗師》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戰(zhàn)國)莊周《莊子·大宗師》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 油然漻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類悲之。 解其天弢, 墮其天袠。紛乎宛乎,魂魄將往,乃身從之。乃大歸乎! 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將至之所務也,此眾人之所同論也。彼至則不論,論則不至; 明見無值,辯不若默; 道不可聞,聞不若塞: 此之謂大德。
(戰(zhàn)國)莊周《莊子·知北游》
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赍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加此!”
(戰(zhàn)國)莊周《莊子·列御寇》
(仲尼曰)人胥知生之樂,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憊,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惡,未知死之息也。晏子曰:“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死也者,德之徼也。古者謂死人為歸人。夫言死人為歸人,則生人為行人矣。行而不知歸,失家者也。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
(戰(zhàn)國)列御寇《列子·天瑞》
子貢曰:“先生少不勤行,長不競時,老無妻子,死期將至: 亦有何樂而拾穗行歌乎?”林類笑曰:“吾之所以為樂,人皆有之,而反以為憂。少不勤行,長不競時,故能壽若此。老無妻子,死期將至,故能樂若此。”子貢曰:“壽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惡。子以死為樂,何也?”林類曰:“死之與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營營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
(戰(zhàn)國)列御寇《列子·天瑞》
人自生至終,大化有四: 嬰孩也,少壯也,老耄也,死亡也。其在嬰孩,氣專志一,和之至也; 物不傷焉,德莫加焉。其在少壯,則血氣飄溢,欲慮充起;物所攻焉,德故衰焉。其在老耄,則欲慮柔焉;體將休焉,物莫先焉。雖未及嬰孩之全,方于少壯,間矣。其在死亡也,則之于息焉,反其極矣。
(戰(zhàn)國)列御寇《列子·天瑞》
可以生而生,天福也; 可以死而死,天福也。可以生而不生,天罰也; 可以死而不死,天罰也。可以生,可以死,得生得死有矣; 不可以生,不可以死,或死或生,有矣。然而生生死死,非物非我,皆命也。智之所無奈何。故曰,窈然無際,天道自會; 漠然無分,天道自運。天地不能犯,圣智不能干,鬼魅不能欺。自然者默之成之,平之寧之,將之迎之。
(戰(zhàn)國)列御寇《列子·力命》
生非貴之所能存,身非愛之所能厚; 生亦非賤之所能夭,身亦非輕之所能薄。故貴之或不生,賤之或不死;愛之或不厚,輕之或不薄。此似反也,非反也;此自生自死,自厚自薄。或貴之而生,或賤之而死;或愛之而厚,或輕之而薄。此似順也,非順也; 此亦自生自死,自厚自薄。鬻熊語文王曰: “自長非所增,自短非所損。算之所亡若何?”老聃語關(guān)尹曰:“天之所惡,孰知其故?”言迎天意,揣利害,不如其已。
(戰(zhàn)國)列御寇《列子·力命》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唐) 李白 《俠客行》
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
(唐) 李白 《擬古》
寧為有聞而死,不為無聞而生。
(唐)柳宗元《上揚州李吉甫相公獻所著文啟》
生而不淑,孰謂其壽?死而不朽,孰謂之夭?
(唐) 韓愈 《李元賓墓銘》
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明) 羅貫中 《三國演義》第37回
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2回
生要生得光明,死要死得磊落。
郭沫若《屈原》
人到了連死都不怕的時候,還有什么可怕的呢?
郭沫若《棠棣之花》
委曲求全的茍活決不是真正的生。
郭沫若《戰(zhàn)聲集·戰(zhàn)聲》
生命,他明白那終是一片凋落的秋葉,
可要在秋風舞蹈中,炫耀著春之鮮的,夏之綠縟,——不滅的光潔,
才能寫出生命永恒的詩節(jié)。
王統(tǒng)照 《雪萊墓上》
假如生命是無味的,我不要來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滿足的了。
冰心《往事 (一)》
不愿久偷生,
但愿轟烈死。
郭沫若《女神》
要交出生命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困難卻在如何使這生命像落花一樣化著春泥,還可以培養(yǎng)花樹,使來春再開出燦爛的花朵。
巴金《我的幾個先生》
大家都不想活的時候,生命的力量是會爆發(fā)的。
郭沫若《屈原》
凡是一個有見識的人,能夠辨別得出生死的分寸。有的時候,死是永生。有的時候,生不如死。郭沫若《虎符》
為了追求光和熱,人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
巴金 《日》
要用我們的血來灌溉人類的幸福,用我們的死來使人類繁榮,要把我們的生命聯(lián)系在人類的生命上面。
巴金 《醉》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
魯迅《空談之二》
生命不怕死,在死的面前笑著跳著,跨過了滅亡的人們向前進。
魯迅《隨感錄六十六》
為著追求光和熱,將身子撲向燈火,終于死在燈下,或者浸在油中,飛蛾是值得贊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間它得到光,得到熱了。
巴金 《日》
死的確是一種強迫的休息,不愧長眠這個雅號。
俞平伯《中年》
死有什么?一個人生在世界上再沒有什么別的樂趣和希望的時候,死不是最甜蜜的嗎?
郭沫若《虎符》
上一篇:關(guān)于生命的名言名句大全
下一篇:關(guān)于生活的名言名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