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一簞①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②也不改其樂。
【出處】
《論語·雍也》。
【注釋】
①簞:古時盛飯用的圓竹器。②回:顏回,孔子的學生。
【譯文】
吃的是一小竹筐飯,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始終沒有改變他學習的樂趣。
【賞析與啟迪】
本句是成語“陋巷簞瓢”的出處。孔子在贊揚顏回發憤好學的樂觀精神的同時,闡明了學習的態度首先在于愛學、樂學。
顏回,字子淵,春秋末期魯國人,孔子最得意的學生。顏回在生活貧困不堪的情況下,依然不改志向、勤奮好學的精神,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
人生在世,應該有一種進取精神。為了實現理想,就要不斷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頓也初衷不改,自得其樂。中國歷史上有許多知識分子,經常過著清貧的生活,住著簡陋的房屋,穿著粗布的衣質,而志氣高昂,奮發向上,這是一個非常可貴的傳統。
與“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相比,當代青少年的學習環境顯然優越得多。我們應當珍惜這些有利條件,克服消極懶惰情緒,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抓緊時間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為將來開創人生積極做好準備。
上一篇:《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