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詩出唐·崔護《題都城南莊》。唐·孟綮《本事詩·情感第一》:“博陵崔護,姿質甚美,而孤潔寡合。舉進士下第。清明日,獨游都城南,得居人莊。一畝之宮,而花木叢萃,寂若無人。扣門久之,有女子自門隙窺之,問曰:‘誰耶?’以姓字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女入,以杯水至,開門設床命坐,獨倚小桃斜柯停立,而意屬殊厚,妖姿媚態,綽有馀妍。崔以言挑之,不對,目注者久之。崔辭去,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崔亦眷盼而歸,嗣后絕不復至。及來歲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徑往尋之。門墻如故,而已鎖扃之。因題詩于左扉曰:……”雖未必確有其事,但可作為解詩之參考。因所敘極有故事性,故后人曾據以改編成《人面桃花》戲劇,頗為流傳。都城:今西安市。南莊:在西安郊區。“人面”句:《本事詩》引作“人面祗今何處去”。宋·尤袤《全唐詩話》卷之三引沈括《夢溪筆談》說:“后以其意未全,語未工,改第三句曰:‘人面祗今何處去。’……唐人作詩,大率如此,雖有兩今字,不恤也,取語意為主耳。”這首詩的意思是:去年的今天,我曾在這家門中遇見過一位多情的姑娘,她的面容與桃花相映,顯得格外美麗。今年我又來到此地,姑娘不知哪里去了,只有那桃花依舊笑迎春風盛開著。前二句寫“去年今日”之景,后二句寫“今年此時”之景,而景中含無限追戀悵惘之情。后人常引這首詩來談愛情問題,或借用其中某句來表示對比襯托之類。
例如
①不同的是第一次從綠呢大轎里出來的是民族英雄林則徐,后一次出轎的是投降派琦善。前者是“上任”,后者是“罷官”,景同情異,從而更加激發起觀眾的感情。這猶如李煜的名句:“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這猶如“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情變景不變,異曲同工,景為情用,得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就有意境。(摘自韓尚義《環境·情景·意境》)
②俗話說:“馬上看將軍,花間看美人。”用景物烘托人物,也是常用的一種方法。唐代詩人崔護的名句“人面桃花相映紅”(《題都城南莊》),那盛開的鮮艷桃花烘托姑娘的美容,以美襯美,可謂曲盡其妙。(摘自崔新民《談“烘托”》)
③而菜單也會產生通感,引發人們的味覺、食欲的萌動。菜單詩的詩味呢?“人面不知何處去”了。(摘自李汝倫《“不朽之盛事”斷想錄》)
④我學會了借景抒情,學會了用隱秘的手法寄托自己的戀情。如“關山遙隔,思緒綿綿,唯有翹首行云,因風寄意而已。”“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等。(摘自施雁冰《桂》)
⑤每每讀起張愛玲的散文《愛》,心中總會不由自主地浮起人面桃花的畫面,和著崔護的那首古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一文一詩寫了相似的意境,相似的青春之愛。(摘自沈秀英《讀張愛玲的〈愛〉》)
上一篇:劉禹錫《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名句解讀
下一篇:詩經名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