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國者,未嘗不以恭儉也;失國者,未嘗不以驕奢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未嘗:未曾。能夠擁有國家的,都是因為恭謹節(jié)儉;凡是喪失國家的,都是因為驕傲奢侈。指恭儉能興邦,驕奢必亡國。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九:“昔戎將由余使秦,秦繆公問以得失之要,對曰:古有國者,未嘗不以恭儉也;失國者,未嘗不以驕奢也。”
【例】從大的方面說,能夠建國守業(yè)的,都是靠了恭敬謹慎、勤儉節(jié)約的精神;而亡國敗業(yè)的,都是因為驕傲懈怠、腐敗奢侈所致。正所謂“有國者,未嘗不以恭儉也;失國者,未嘗不以驕奢也。”(巴常珍《歷史的定律》)
上一篇:《有名而無實,天下之大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有備則制人,無備則制于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