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士立志,恥不若人》原文與賞析
古人訓士立志,惟恥不若人①。夫恥不若人,正欲勝人也,又何以戒之?彼恥不若人者,見人好處,敏己以求之,極力以行之,真積歷久②,出于彼上,則彼自讓我矣。設忘自牧③,只存不欲勝我之念,人有能,思所以忌之,人有功,思所以沒之,便謂人不如我,至夫人有寸長,必攘④以為己有。如此損人利己,無所不為,是乃樹怨,怨厚則禍成。(《十四卷本》)
【注釋】①不若人:不如人。②真積力久:認真積累,力行持久。③自牧:自我修養。④攘:侵奪。
【譯文】古代士大夫注重修身立志,他們唯以不如人而恥辱。因以不如人為恥,又想超過別人,該如何努力呢?以不如人為恥者,看到別人的長處,就會認真學習,極力實踐,如此持之以恒,日積月累,最終可以超過別人,他人也就會謙讓于我了。如果忘記了自我修養,心中只想著別人不能超過自己,別人有能耐,就想著如何嫉妒他;別人立下功勞,就想著怎樣埋沒他,便說別人不如自己,即使別人有什么好處,也是極力據為己有。如此損人利己,為所欲為,自然在人群中樹立怨恨,積怨太深禍害就釀成了。
【評說】一個人懷有戰勝別人的欲望,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勝”過了頭,就會走向反面,轉化為嫉妒。就是說,在他的世界里,只能自己勝過別人,而不許別人勝過自己。如果抱著一種“損人利己、不顧天理、無所不為”的人生準則,任憑妒火腹中燒,小肚雞腸,必然害人也害己。
上一篇:《謝大學院院長蔡孑民先生啟》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賢之有啟,以王天下》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