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侯》什么意思|注釋|譯文|翻譯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②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③蓋諸侯之孝也。《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注釋】①諸侯:西周實行分封制,天子將天下國土分成許多受其統轄的、小的列國,被分封的列國的國君稱為諸侯,并按爵祿的大小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②制節謹度:制節,費用開支節約儉省;謹度,行為謹慎、遵守法度。③社稷(jì):古代皇帝和諸侯祭祀的土神、谷神,后來泛指國家。
【譯文】身為諸侯,在萬人之上而不驕橫,其位置再高也不會有傾覆的危險;生活節儉、慎守法度,財富再充裕也不會損失。居高位而沒有傾覆的危險,就能夠長久地保持自己的尊貴地位;財富充裕而不奢靡揮霍,就能夠長久地保守自己的財富。
只有保持富有和尊貴,才能保障國家的安全,從而與黎民百姓和睦相處、與民同樂。這大概就是諸侯的孝道吧。《詩經·小雅》篇中說:“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要小心謹慎地處世啊。”
【評說】現在,諸侯國已經不復存在了,但是“諸侯”并沒有絕跡。現實生活中,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自封為“諸侯”的,還大有人在:某些掌握實權的領導、高官,打著“為人民服務”的幌子,卻無視人民的疾苦和安康,獨霸一方,狂妄自大,以權謀私,自富自貴,驕奢淫逸,荒淫無度;其結果是,“社稷”不保、富貴不再,甚至淪為階下囚,成了不忠不孝之徒。
上一篇:《如是供養,實得大福》什么意思|注釋|譯文|翻譯
下一篇:《世俗所謂不孝者五》什么意思|注釋|譯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