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負重成大事》原文與賞析
國士①無雙,受辱于胯下②;孺子可教,進履③于圮橋。
【注釋】①國士:一國中才能最優秀的人物。②胯下:西漢韓信在淮陰市上遇一惡少要他從胯下爬過。韓信忍辱匍匐,從其胯下穿過。后投劉邦,拜為大元帥,立功封王。③進履:“履”即草鞋。西漢張良在下邳橋上遇一老翁故意把鞋踢落橋下,令張良拾起來為他穿上。張良忍怒從命。后老翁授以《太公兵法》,張良借以輔佐劉邦平定天下,立功揚名。
【譯文】最優秀的人物沒有第二個,韓信能自屈忍受胯下之辱;孺子張良可以教誨,因為他能謙忍在木橋上為老人拾鞋穿鞋。
【評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忍辱負重能夠成大事,所以該忍的時候要忍。不過,忍也是有限度和條件的。一旦涉及事關大是大非的原則性的問題,那就絕對不要忍,而要“該出手時就出手”。例如見義勇為的行為,所需要的就是對邪惡勢力不忍讓的氣概!
上一篇:《忍讓為高》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情同而親合,親合而事生》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