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人性的名言名句,人性的名人名言,人性名言警句大全
性相近也,習(xí)相遠(yuǎn)也。
——《論語·陽貨》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孫丑上》
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孟子·告子上》
凡人有所一同, 饑而欲食, 寒而欲暖, 勞而欲息, 好利而惡害, 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荀子·榮辱》
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荀子·性惡》
鳥窮則啄,獸窮則攫,人窮則詐。
——《荀子·哀公》
民寒則欲火,暑則欲冰,燥則欲濕,濕則欲燥。
——《呂氏春秋·愛類》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
——《禮記·禮運(yùn)》
日月欲明,浮云蓋之;河水欲清,沙石穢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
——《淮南子·齊俗訓(xùn)》
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
——[西漢]揚(yáng)雄《法言·修身》
人之性陵上,猶水之趣下也,益而不已必決,升而不已必困。
——[唐]房玄齡《庾峻傳》
凡人之性鮮得中,必有所偏好。
——[唐]白居易《醉吟先生傳》
喜怒哀樂好惡欲,未發(fā)于外而存于心,性也;喜怒哀樂好惡欲,發(fā)于外而見于形,情也。
——[宋]王安石《性情》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xí)相遠(yuǎn)。
——[宋]王應(yīng)麟《三字經(jīng)》
人在內(nèi)心上很少不幸災(zāi)樂禍的。有人明白的表示了出來,有人把它藏在心里,秘而不宣,有人很快的消除這種心理,進(jìn)而表示出悲天憫人慷慨大方的態(tài)度。
——梁實(shí)秋《幸災(zāi)樂禍》
和人下棋的時候,如果有機(jī)會使對方受窘,當(dāng)然無所不用其極; 如果被對方所窘,便努力作出不介意狀,因?yàn)榧炔荒芊e極地給對方以痛苦,只好消極地減少對方的樂趣。
——梁實(shí)秋《下棋》
人多少還有一點(diǎn)蠻性的遺留,喜歡站在一個安逸的地方看別個斗爭,看到緊急處自己手心里冷津津的捏著兩把汗,在內(nèi)心處感覺到一種輕松。
——梁實(shí)秋《運(yùn)動》
沒有人愿意飽嘗愁苦的滋味——假如他能夠避免;沒有人不愿意作出美好的詩篇——即使他缺乏才情;沒有人不愿意取巧省事——何況他并不損害旁人。
——錢鐘書《詩可以怨》
天真才能恢復(fù)人的本性,亦即今語所謂“人的復(fù)歸”。
——何滿子《新聞與笑話》
壓抑個性、扼殺個性的結(jié)果,就會使健康的、合理的個人意識被那邪惡的個人貪婪所取代。
——王元化《思辨短簡》
再光明的心靈里,也會有未必光明的瞬間。人的力量不正是在于一次次地驅(qū)散陰暗的侵襲嗎?
——陳祖芬《愛是圓的》
本性雖然能夠被局部地控制或是改變,但它絕不可能被扼殺被消滅。
——張抗抗《“永恒的主題”之三——錢》
人會變得兇狠、好斗、殘忍,這是因?yàn)槿说拇竽X中尚保留著早期的遺傳密碼,即獸性。
——秦文君《十六歲少女》
有時候,外表上文明之光四射的人,內(nèi)心卻很黑暗;有時候,外表粗野的人,倒有一顆溫柔的心。
——謝選駿《荒漠·甘泉》
對倒地的人再踢上一腳,這是人類的一種最惡劣的本性。
——[古希臘]埃斯庫羅斯《阿伽門農(nóng)》
犯罪是符合人性的,但堅持犯罪是違背人性的,那是徹頭徹尾的魔鬼行為。
——[古羅馬]克里索斯托《為倒下的狄奧多盧姆喝彩者》
自以為是乃是我們天生而原始的弊病。一切生物中最可憐最脆弱的生物是人,然而,他卻最驕傲自大。
——[法國]蒙田《人生隨筆》
天性好比種子,它既能長成香花,也可能長成毒草。人應(yīng)當(dāng)時時檢查,以培養(yǎng)前者而拔除后者。
——[英國]弗朗西斯·培根《人生論》
人的天性雖然是隱而不露的,但卻很難被壓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絕。即使勉強(qiáng)施以壓抑,只會使它在壓力消除后更加猛烈。
——[英國]弗朗西斯·培根《人生論》
在只面對自我的時候,人的真性是最容易顯露的。因?yàn)槟菚r人最不必掩飾。
——[英國]弗朗西斯·培根《人生論》
慈悲不是姑息,過惡不可縱容。
——[英國]莎士比亞《一報還一報》
當(dāng)心別觸怒從卑賤爬上高位的人。
——[英國]托·富勒《審慎論》
人人的天生才智都應(yīng)該盡量得到發(fā)展;但是如果想使他改換一種天性,那就是白費(fèi)力氣了。
——[英國]約翰·洛克《教育漫話》
在混亂而矛盾的力量的迷宮中,人性找不到出路,此人就非死不可。
——[德國]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
與其說是道德,不如說是純真人性……道德確實(shí)是人性的組成部分。
——[德國]《歌德談話錄》
全世界的人們都習(xí)慣于互相祝愿長壽。這并不意味著對生命意義的了解,而是更多地出自人類的天性,即求生意志。
——[德國]叔本華《心理學(xué)評論》
人性之樹忘記了沉默的園丁為它付出的辛勤勞動——他為它擋寒、澆水,使它免遭野獸襲擊,但它卻牢牢記住了殘忍地刻在樹皮上的名字。
——[德國]海涅《論浪漫派》
人性不是別的東西,只是一顆赤子之心。
——[法國]雨果《笑面人》
人性的確是這樣的,既肯輕信又愛懷疑,說它軟弱它又很頑固, 自己打不定主意,為別人做事倒又很有決斷。
——[英國]薩克雷《名利場》
愛情、希望、恐懼和信仰構(gòu)成了人性,它們是人性的標(biāo)志和特征。
——[英國]羅伯特·勃朗寧《佩拉塞爾薩斯》
暴君拼命壓迫他的奴才,而這些奴才并不反對他,卻把比自己更卑微的人們軋得粉碎。
——[英國]艾米麗·勃朗特《呼嘯山莊》
人按其天性來說,都是要追求活動和排除障礙的。
——[俄國]烏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對象》
人有一種卑劣的本能,就是保存自己。
——[俄國]薩爾蒂柯夫·謝德林《戈洛夫廖夫老爺們》
凡是人,都是一部分依照自己的思想,一部分依照別人的思想來生活和行動的。
——[俄國]列夫·托爾斯泰《復(fù)活》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月亮,他有一個陰暗面,從來不讓任何人看見。
——[美國]馬克·吐溫《赤道環(huán)游記》
一切有生之物,都有一種“尋求快樂的本性”,那是一種偉大的力量,凡是血肉之軀都要受它的支配。
——[英國]哈代《德伯家的苔絲》
凡是個性強(qiáng)的人,都像行星一樣,行動的時候,總把個人的氣氛帶了出來。
——[英國]哈代《還鄉(xiāng)》
人常常以愛,掩過了嫉妒。人常常攻擊人,常常樹敵, 為的是隱蔽自己可攻擊之處。
——[德國]尼采《快樂的科學(xué)》
每個人都有他隱藏的精華,和任何別人的精華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氣味。
——[法國]羅曼·羅蘭《母與子》
期望得到贊許和尊重,它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中,要是沒有這種精神刺激,人類合作就完全不可能。
——[美國]愛因斯坦《論教育》
大自然實(shí)在巧妙得很,它明知人有追求享樂、有惰性的一面,又偏偏給人類造就了不甘落后,不愿受人侮辱的氣質(zhì),以此來促進(jìn)人們的工作。
——[日本]武者小路實(shí)篤《人生論》
人性還有許多弱點(diǎn),一個外表高尚的人,也可能在別人看不見時,受了誘惑而做出不軌的行為。
——[日本]松下幸之助《松下談人生》
只要人們稍微有點(diǎn)常識,有點(diǎn)善意,再加上點(diǎn)無私,那就可將這美好的地球變成人間天堂。
——[英國]奧爾丁頓《上校的女兒》
不論外表上顯得怎樣精明世故,人總有其純樸的人性的一面。
——[美國]索爾·貝婁《赫索格》
在重大事件中人們表現(xiàn)的是自己的理想形象, 在瑣事中他們才暴露出本來面目。
——[法國]尚福爾《格言與思想集》
人的本性本身肯定是善的,人的品質(zhì)和傾向本身也肯定是善的。
——[德國]福錄培爾《人的教育》
最本質(zhì)的人性價值就是人的獨(dú)立性。
——[印度]布迪曼《八月十七日幽靈》
在我們的靈魂之中,既有崇高圣潔的境界又有鄙俗卑微的本能;既會被美的事物所吸引又有深藏的憤恨和報復(fù)的潛意識。
——[美國]大衛(wèi)·維斯各特《兩人世界》
好奇心,即要求理解、認(rèn)識和發(fā)現(xiàn)的欲望, 仍然是人類本性中最大的驅(qū)策力之一。
——[法國]埃德加·富爾《教育與人類的命運(yùn)》
上一篇:關(guān)于事理的名言名句,事理的名人名言,事理名言警句大全
下一篇:關(guān)于人民的名言名句,人民的名人名言,人民名言警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