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莊公及宋人戰于乘丘》原文與賞析
魯莊公①及宋人戰于乘丘②,縣賁父御,卜國③為右④。馬驚,敗績,公隊⑤,佐車⑥授綏⑦。公曰:“末之卜也。”縣賁父曰:“他日不敗績,而今敗績是無勇也。”遂死之。圉人⑧浴馬,有流矢在白肉⑨。公曰:“非其罪也。”遂誄⑩之。(《禮記·檀弓上》)
注釋
①魯莊公:魯國國君。②乘丘:地名,今山東曲阜西北。③縣賁父、卜國:人名。④御、右:古代作戰,站在戰車左邊替主帥駕車的叫御,站在右側保護主帥的叫右或車右。⑤隊(zhuì):通“墜”。⑥佐車:戰車的副車。⑦綏:登車時用作拉手的繩索。⑧圉(yǔ)人:養馬的人。⑨白肉:指馬腿內側的肉。⑩誄(lěi):稱頌死者生前功德以表哀悼的一種文體(多用于上對下)。
譯文
魯莊公與宋國軍隊在乘丘作戰,縣賁父駕車,卜國做車右。突然馬受驚,戰敗了,魯莊公跌落下來,戰車的副車急忙拋給魯莊公一根繩索把他拉上來。魯莊公說:“這是事先沒有占卜的原因。”縣賁父說:“平常作戰不打敗仗,而今天因為馬受驚,亂了隊列而打了敗仗,是我不夠勇敢的緣故。”于是就自殺了。馬夫在洗刷馬時,發現馬的大腿內側有一枝箭。魯莊公說:“這次失敗不是縣賁父的過錯。”于是就為他作誄。
感悟
縣賁父在失敗面前,不是首先想著保全自己,證明自己沒有過失,而是勇于承擔責任,這種精神在現代社會如果能夠得到弘揚,互相推諉、推卸責任的現象哪還會有藏身之地呢?
上一篇:《魯人徙越》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鹿之夢》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