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道于往古,垂德于萬世》原文與賞析
明主之道忠法,其法忠心,故臨之而法,去之而思。堯無膠漆之約于當世而道行,舜無置錐之地于后世而德結。能立道于往古,而垂德于萬世者之謂明主。(《韓非子·安?!?
【注釋】忠:通“衷”,適合。膠漆:膠漆,比喻牢靠。約:盟約。
【譯文】圣明君主的治國原則是適合于法制,他的法制適合于民心,所以他用法來治國,國家就能夠治理好;而當他離開了民眾時,人們仍然會思念他。堯和當時的人們并沒有訂立牢靠的約定,可是他的治國辦法后來卻仍然能夠行得通;舜連立錐之地都沒有給后代留下,可是他的德行卻時時縈繞在人們的心中。能夠在古代確立起治國原則,并能將恩德留給萬世后代的,可以稱為圣明的君主。
【評說】得民心的舉措才能成全法治,即使沒有強硬的規范,也能夠讓民眾遵守;相反,只有強硬的規定卻沒有得民心的舉措,民眾也不會發自內心地服從。
上一篇:《立身御世,施教揚聲》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立雪求道(《五燈會元》卷一)》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