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雪求道(《五燈會元》卷一)》原文與賞析
昔人求道,敲骨吸髓,刺血濟肌,布發掩泥,投崖飼虎。古尚如此,我(即禪宗二祖慧可)又何人?
典故
禪宗二祖慧可原名叫神光,他到少林寺,想向菩提達摩學習禪法。可是菩提達摩只是面壁端坐,不予理睬。神光就用佛經里面的“投身飼虎”的故事勉勵自己:從前,有一個國王,他有三個兒子,長子摩訶波羅、次子摩訶提婆、幼子摩訶薩埵。一天,三個王子在山谷里游玩的時候,發現了一只奄奄一息的母老虎,身邊還圍著七只嗷嗷待哺的小虎。摩訶波羅說:“這只老虎是為了照顧這些小虎,無法出去覓食,才餓成這樣的。”摩訶提婆說:“這只老虎快餓死了。它死了,小虎也都活不了,真可憐哪!可惜我沒有什么辦法救它。”摩訶薩埵什么話都沒有說,心里卻默默地想:“我的身體處于生死輪回之中,毫無用處,只有數不清的癰疽、惡疾和恐怖、煩惱。為什么不舍棄它來拯救這些老虎的性命,成就一件善業呢?”他主意已定,怕哥哥們阻攔,就對他們說:“你們先回去吧,我再玩一會兒,隨后就來。”兩個哥哥離開以后,摩訶薩埵脫掉衣服,躺到饑餓的母老虎旁邊。但是,餓虎已經極為衰弱,連吃他的力氣都沒有了。于是,他攀上旁邊的山峰,用石頭砸碎了自己的腿骨,用竹枝刺破了自己的脖頸,用泥糊住自己的長發,然后縱身跳了下去,摔在餓虎面前。餓虎吸了摩訶薩埵的骨髓,舔了他的血,恢復了一些體力,然后爬了起來,吃盡了他的肉。當兩個哥哥找到他時,地上只剩下一堆白骨。(見《菩薩本生鬘記》卷一)想到這個“舍身求道”的故事,神光更加堅定了信念,一動不動地站在菩提達摩的身邊,直到夜里,下起了大雪,積雪沒過了他的膝蓋,他仍然頂風冒雪站到天亮。菩提達摩終于說話了:“汝久立雪中,所求何事?”神光流著眼淚懇求:“唯愿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群品。”但是菩提達摩還是不肯向他傳授禪法,并告誡他:修習這種“無上妙道”,需要“難行能行,非忍而忍”,僅憑“小德小智”,以“輕心慢心”來對待,只能是“徒勞勤苦”。為了表示自己能夠做到“難行能行,非忍而忍”,神光用刀砍斷了自己的左臂。菩提達摩被神光的決心所感動,終于收下了這個弟子,將他的名字改為“慧可”,把自己從印度帶來的《楞伽經》傳授給了他。
感悟
這個故事值得我們關注的,當然不是它的具體情節,而是它所宣揚的奮斗精神和犧牲精神。
人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勢必會遭遇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困難和阻力。它們給你造成的壓力,有時會大得難以想象。這時,是一往無前還是望而卻步?對于理想的實現來說,這是最為關鍵的一步。這時我們一定不要徘徊觀望,不要畏首畏尾,不要手足無措。如果我們還想實現自己的理想,這時所需要的,就是知難而上,就是斗志倍增,就是堅忍不拔——只要我們堅信自己的理想是正當的!
上一篇:《立道于往古,垂德于萬世》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米貴傷民,谷賤傷農》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