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財富名言大全·國富民強乃治國之道》的名人名言
預算不是一個錢柜,而是一個灑水器: 它抽上來又灑出去的水越多,國家就越繁榮。
〔法〕 巴爾扎克 《公務員》
最窮的國庫就是堆滿了無處可用的金幣的國庫。
〔法〕 巴爾扎克《公務員》
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
(戰國)管仲《管子·治國》
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戰國)管仲《管子·治國》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
(戰國)管仲《管子·治國》
百姓得暖衣飽食,便寧無憂。
(戰國)墨翟《墨子·天志中》
國富而治,王之道也。
(戰國)商鞅《商君書·農戰》
欲富而家,先富而國。
(先秦)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王者富民,霸者富土。
(戰國)荀況《荀子·王制》
衣食者民之本,稼穡者民之務也,二者修則國富而民安也。
(漢)桓寬《鹽鐵論·力耕》
賢圣治家非一室,富國非一道。
(漢)桓寬《鹽鐵論·力耕》
王者富民,霸者富武,亡國富庫。
(漢)劉安《淮南子》
為國者以富民為本。
(漢)王符《潛夫論·務本》
民富國強,眾安道泰。
《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
食足貨足,然后國實民富,而教化成。
(漢)班固《漢書·食貨志》
豐衣足食,所往無不克。
(五代·南漢) 王定保《唐摭言·賢仆夫》
民足則懷安,安則自重畏法。
(唐)劉禹錫《答饒州之使君書》
家給人足,天下大治。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百姓所以養國家也,未聞以國家養百姓也。
(宋)王安石《再上龔舍人書》
賢圣之君,經濟之士,必先富其國也。
(宋)李覯《富國策》第一
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
(明)王廷相《慎言·御民》
國計民生,當務之急也。
(清) 唐甄《潛書·考功》
從來治國者,欲求自強,必先求自富。
(清)闕名《采煉鋼鐵紡織布議》
實業,交通二政,為富國之本。
(清)梁啟超《政府大政方針宣言書》
國家之榮悴消長,惟于國民生計競爭之勝敗決之。
(清)梁啟超《中國立國大方針》
富強即治之本也。……故舍富而言治民,是不知為政者也。
(清) 王韜 《興利》
欲強國先富國,欲富國先富民。
(清)鄭觀應《致梁綸卿書》
富而后則強,強而后能富。
(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商戰》
豈有百姓窮困而國家自求富強之理?
(清)郭崇燾《與友人論仿行西法書》
治國以富強為本,而求強以致富為先。
(清)馬建忠《適可齋紀言紀行·富民說》
富者,先天之所以長治久安之道也。
(清)吳鋌《因時論·論財用》
一家富而一家治,一國富而一國治,天下無一人不富而天下治。
(清)吳鋌《因時論·論財用》
立國之道無他,惟在于富。
(清)林則徐《畿輔水利議總序》
自古有不王道之富強,無不富強之王道。
(清) 魏源《默觚·治篇》
國富強而法立。
(清) 魏源《默觚·治篇》
古今國勢,必先富而后強,尤先富在民生,而國本乃益可固。
(清)李鴻章《試辦織布局折》
上一篇:關于《集體名言大全·團結就是力量》的名人名言
下一篇:關于《節日·國慶節》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