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席破氈(《雜寶藏經》)》原文與賞析
往昔波羅奈國,有不善法,流行于世。父年六十,與著敷屢,使守門戶。爾時有兄弟二人。兄語弟言:“汝與父敷屢,使令守門。”屋中唯一敷屢。小弟便截半與父,而白父言:“大兄與父。非我所與。大兄教父使守門。”兄語弟言:“何不盡與敷屢,截半與之?”弟答言:“適有一敷屢。不截半與,后更何處得?”兄問言:“更欲與誰?”弟言:“豈可得不留與兄耶?”兄言:“何以與我?”弟言:“汝當年老,汝子亦當安汝置于門中。”兄聞此語驚愕曰:“我亦當如是耶?”弟言:“誰當代兄?”便語兄言:“如此惡法。宜共除舍。”兄弟相將,共至輔相所,以此言論向輔相說。輔相答言實爾,我等亦共有老。輔相啟王,王可此語,宣令國界:孝養父母,斷先非法,不聽更爾。
譯文
古代的波羅奈國,有一個極不好的風俗習慣。父親到了六十歲以后,做兒子的就要給父親披上氈毯,讓他守門。那時,一家有弟兄二人。當他們的父親六十歲時,哥哥就對弟弟說:“你把屋里的氈毯給老爹披上,讓他看門去。”屋里只有一席氈毯,弟弟便裁下一半給父親,說:“老爹,這是哥哥要我給你的,不是我要給你的,大哥要你去看門。”哥哥看見弟弟只給了父親半席氈毯,就問弟弟:“干嗎不把整席氈毯給老爹,而把氈毯裁去半截呢?”弟弟回答說:“家里只有這么一席氈毯,不留下一半,將來要用,又去哪里找呢?”哥哥問道:“將來留給誰用啊?”弟弟回答說:“難道不要給哥哥你留著嗎?”哥哥說:“為什么要給我留著啊?”弟弟說:“你將來也要老的呀,到時候,你的兒子也會讓你去看門呀。”哥哥非常驚愕地問:“我也要去看門?”弟弟說:“當然啦,你不去,誰能替你去呢?”又對哥哥說:“這個惡習,我們應該共同來把它清除掉!”
弟兄倆商量好了,一起來到輔相住的地方,把他們的想法說了,輔相說你們講得對,我們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輔相把這個意見又稟告了國王,國王也表示同意,并立即向全國宣告:必須孝敬父母,消除原先的陳規陋習,不聽的人將加重處罰。
感悟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當今社會,遺棄、虐待老人的事情卻時有發生。這個故事表明,對那些虐待老人的不孝之人,“以毒攻毒”是最有效的辦法了。用這樣的方法,讓他們得到相同的對待,可以使他們幡然醒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因此我們要設身處地地為老人著想。其實,在物質生活越來越改善的今天,許多老人并不缺衣少食。他們在晚年更多渴望的是子女在精神上給予的慰藉,晚輩的關愛在他們的精神世界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為他們身體健康、精神快樂的重要源泉。有人提議,在公務員的錄用標準中增加“孝順”一條,因為做公務員就是做人民的公仆,首要的一點就是熱愛人民,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一個連父母都不愛的人,怎么能指望他愛人民,為人民服務?
據說韓國一些年輕人在選擇配偶時,往往把孝敬父母當做第一條件。他們認為愛父母的人才會愛別人。應該說,這些年輕人是有眼光的。
上一篇:《半夢廬詞序》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博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