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聲華名利,做正人君子
原典
飲宴之樂多,不是個好人家;聲華之習勝,不是個好士子;名位之念重,不是個好臣士。
譯釋
經常舉行宴會酒席,飲酒作樂的,不是一個好人家;喜歡霏靡之音,華裳錦衣的,不是一個正經的讀書人;過分追逐功名利祿的人,就不會是一個好臣子。
解讀
得到終殆盡,功成皆浮云
現代生活,豐富多彩,很多人交往朋友已經不局限于吃飯了,還有喝酒、桑拿、KTV一條龍式的服務等??墒欠催^來看看,因為酒后或者是喝酒途中,甚至是聚眾吸毒之后而引發的犯罪屢見不鮮。一次普通的朋友聚會變成了血流成河的命案現場;一次普通的消遣成了街頭互毆的始作俑者;更不用提朋友之間所謂的“藥物放松”,葬送了多少個美好的家庭。這些報道幾乎每天都會有,難道不就是因為太沉迷于這些聲色犬馬的物質生活嗎?
鐘鼓饌玉、歌舞升平、高功厚祿,這些都是人生當中的附屬品,給我們帶來的只是一時的愉悅,并不能覆蓋我們的全部生活。適當玩樂是必要的,但如果被這些所迷惑,就會失去自我,葬送自己的前程。
宴飲、歌舞等可以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把握適當,可以讓緊繃的神經得到放松,但要懂得適可而止,不然就會沉迷其中,“玩物喪志”,讓我們的人生越來越沉淪。歷史上多少帝王將相,王公貴族,不都是因為沉迷于聲色犬馬、酒池肉林的奢靡生活而葬送了自己,甚至是葬送了大好江山嗎?這樣的例子難道還不足以引起我們的警覺嗎?學會適可而止,把這些當成是生活的調味劑,才是正當的選擇。
相傳,蘇軾在相國寺與佛印和尚談論佛法,二人各自就“酒色財氣”作了一首詩題于壁上。
佛印和尚詩曰:“酒色財氣四堵墻,人人都往墻里藏。誰能跳出墻垛外,不活百歲壽也長?!?/span>
蘇軾見了,也作詩一首:“飲酒不醉最為高,見色不迷是英豪。世財不義切莫取,和氣忍讓氣自消?!?/span>
后來,宋神宗和王安石同游相國寺,看到墻上的題詩,覺得挺有意思,就各自也作了一首,神宗詩云:“酒助禮樂社稷康,色育生靈重綱常。財足糧豐國家盛,氣凝大宋如朝陽。”
王安石也賦詩一首:“世上無酒不成禮,人間無色路人稀。民為富財才發奮,國有朝氣方生機?!?/span>
通過這四首詩我們可以看出,所處的立場與角度不同,對“酒色財氣”的解讀也會有所不同。這四首詩中,蘇軾的詩是最貼近現實的,也是最實在的?!帮嬔缰畼范?,不是個好人家;聲華之習勝,不是個好士子;名位之念重,不是個好臣士?!薄恫烁T》中的這段話并不是要讓我們徹底杜絕名位,就蘇軾來講,他一生也喜歡飲酒作樂,也是混跡于官場,但是他能分清利弊,不被這些浮華名利所奴役,做到了潔身自好,才成就了令人敬佩的正人君子美名。
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币粋€有志之人,過于貪圖享樂,過于看重名利就會很難有所成就。對理想、功業的追求,是為了實現人生價值;而過分追逐名利,大腦處于一種迷蒙的狀態,這時候各種惡念雜念就會乘虛而入,久而久之,就會完全沉溺其中而不自知。
萬歷皇帝為何二十余年不問政事?不正是沉迷于酒色嗎?沉迷于飲宴給人帶來的痛快,癡迷于歌舞給人帶來的奢華,貪戀于名位給人帶來的滿足,這些欲望都會使人陷入一種無法自拔的境地,此時還談什么理想與事業呢?
所以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边@不是在標榜自己,而是成就一番事業所應具備的。沒有人不羨慕那些成功的人,沒有人不向往成為一個正人君子,卻總是忽略我們在飲宴歡歌的時候他們在干什么。
人生智慧
古人倡導我們杜絕對名利的追求,是因為這些東西一旦接觸,就很難做到把握適中,所以,我們要時刻警醒,正常的朋友聚會是人之常情,但過度的追求,沉溺其中,就會貽害無窮。
上一篇:厚德載物,乃為君子
下一篇:名位無須艷羨,饑寒不必常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