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恥辱的名言名句大全
恥辱對女人的影響甚于罪孽對男人的影響。
[英]史文朋《利奧尼西的英雄·燕子的翱翔》
恥辱是骯臟膝下的長女。
[美]杰·泰勒《神圣的生》
恥辱到處都伴隨著可恥的行為。
[古希臘]歐里庇得斯《安德羅瑪克》
恥辱存在于罪行,而不存在于懲罰之中。
[法]伏爾泰 《阿特米爾》
人的地位越顯赫,行為越惹人注意——或使他受到尊敬,或給他招來怨隙;最大的恥辱總是伴隨著最高的品級。
[英]莎士比亞《魯克麗絲受辱記》
恥辱是地獄里蜇人最疼的蠕蟲。
[英]史文朋《馬林諾·法里埃羅》
只要旁人不認為是恥辱,我們何苦要自羞自侮?
[古希臘]阿里斯托芬《蛙》
恥辱不會無端而降。
[英]伯克《沃倫·黑斯廷斯的控告》
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可以說是奇恥大辱。
[古羅馬]西塞羅《致友人書》
忍受恥辱比忍受冒犯容易。
[古羅馬]普勞圖斯《撒謊者》
責(zé)難和洗不了的恥辱,從此再不放松我們,永遠像羽毛般插在咱們的頭上啦。
[英]莎士比亞《亨利五世》
我因感到恥辱而難以啟齒時,愛就驅(qū)使我把心里的話寫在紙上。
[古羅馬]奧維德《女英雄書信集》
害羞是年輕人的裝飾品,但老年人就不必這樣,因為老年人做事無需羞羞答答。如果說人產(chǎn)生羞愧感是由于自己行為卑下,那么正直的人就不會有這種感覺,因為正直的人沒有卑下的行為。害羞是卑賤之人的標志,它源自易于傷風(fēng)敗俗的性格。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尼可馬亥倫理學(xué)》
害羞是心理作用造成的。
[英]約·海伍德《諺語集》
知恥者才有恐懼心理。
[英]彌爾頓《教會管理》
恥辱最奇特的產(chǎn)兒是羞怯。
[美]西·史密斯《有關(guān)邪情的演講》
人無廉恥心,怎會害羞怕怯?
[古希臘]歐里庇得斯《風(fēng)神》
最恬不知恥的人偏愛追求功名,不知廉恥的人開始時總是害怕羞辱。
[英]查·丘吉爾 《作者》
對人的恐懼產(chǎn)生恥辱,對上帝的恐懼產(chǎn)生良心。
[英]雷諾茲《回憶約翰遜》
想遮蓋未治愈的傷痛是蠢人虛妄的廉恥。
[古羅馬]賀拉斯 《書札》
人如無廉恥心,就如同禽獸一般。
[英]史文朋《菲德拉:希波呂托斯》
只要廉恥心還在,胸中的道德之火就不會全部熄滅。
[英]伯克《關(guān)于法國革命的感想》
寡廉鮮恥的人是不會有良心的。
[英]托·富勒《箴言集》
人不可以無恥; 無恥之恥,無恥矣。
(戰(zhàn)國)孟軻《孟子·盡心篇》
君子不以利害義,則恥辱安從生哉?
(春秋) 孔丘《孔子集語·曾子》
民之性,饑而求食,勞而求佚,苦則索樂,辱則求榮。
(先秦)商鞅《商君書·算地》
喜名者必多怨,好與者必多辱。
(漢)韓嬰《韓詩外傳》
士之所恥者,天下舉忠而士不與焉,舉信而士不與焉,舉廉而士不與焉。
(漢) 劉向 《說苑·立節(jié)》
鴛雛遠害,不羞卑棲;靈虬避難,不恥污泥。
(三國·魏)曹植《曹子建集·矯志》
得失一朝,而榮辱千載。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
士有忍死之辱,必有就事之計。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
痛莫大于不聞過,辱莫大于不知恥。
(隋)王通《中說·關(guān)朗篇》
勝之不武,不勝為辱。
(唐) 王勃 《上劉右相書》
心出是非外,跡辭榮辱中。
(唐)許渾《送鄭寂上人南行》
榮辱之責(zé),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唐)魏征《群書治要·韓子大體》
只因忘寵辱,列此不傷神。
(宋) 惠嚴《游廢圃》
有真德而無其位,君子安之;有其位而無其功,君子恥之。
(宋) 胡宏《胡子知言》
見辱于市人,越夕而忘; 見羞于君子,累世不泯。
(明)錢琦《錢公良測語·規(guī)世》
以忠義勸人,而以茍且自全,則魂魄猶有余羞。
梁啟超《致蔡松坡第三書》
屈服在權(quán)威的面前,是一種恥辱。
張聞天《科路倫科評傳》
人生的榮辱,不過像風(fēng)雨中的燈盞,明滅無常。
蘇云學(xué)《闖過刑場的科學(xué)家》
輕微的恥辱,勝過嚴重的死亡。
《中國諺語》
上一篇:關(guān)于老年的名言名句大全
下一篇:關(guān)于膽識的名言名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