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文學(xué)·趙壹·刺世疾邪賦》原文、賞析、鑒賞
伊五帝之不同禮〔2〕,三王亦又不同樂〔3〕。數(shù)極自然變化,非是故相反駁〔4〕。德政不能救世溷亂,賞罰豈足懲時清濁〔5〕?春秋時禍敗之始,戰(zhàn)國愈復(fù)增其荼毒〔6〕。秦漢無以相逾越,乃更加其怨酷。寧計生民之命〔7〕,唯利己而自足。
于茲迄今〔8〕,情偽萬方〔9〕。佞諂日熾〔10〕,剛克消亡〔11〕。舐痔結(jié)駟〔12〕,正色徒行〔13〕。嫗竬名勢〔14〕,撫拍豪強〔15〕。偃蹇反俗,立致咎殃〔17〕。捷懾逐物〔18〕,日富月昌。渾然同惑,孰溫孰涼〔19〕?邪夫顯進(jìn),直士幽藏!
原斯瘼之攸興〔20〕,實執(zhí)政之匪賢〔21〕:女謁掩其視聽兮〔22〕,近習(xí)秉其威權(quán)〔23〕。所好則鉆皮出其毛羽〔24〕,所惡則洗垢求其瘢痕。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絕嶮而靡緣〔25〕。九重既不可啟,又群吠之狺狺〔26〕。安危亡于旦夕〔27〕,肆嗜欲于目前〔28〕。奚異涉海之失柂〔29〕,積薪而待燃〔30〕。
榮納由于閃榆〔31〕,孰知辨其蚩妍〔32〕!故法禁屈撓于埶族〔33〕,恩澤不逮于單門〔34〕。寧饑寒于堯舜之荒歲兮,不飽暖于當(dāng)今之豐年。乘理雖死而非亡〔35〕,違義雖生而匪存〔36〕!
有秦客者〔37〕,乃為詩曰:“河清不可俟〔38〕,人命不可延。順風(fēng)激靡草〔39〕,富貴者稱賢。文籍雖滿腹,不如一囊錢。伊優(yōu)北堂上,抗髒倚門邊〔40〕。魯生聞此辭,系而作歌曰〔41〕:“埶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42〕。被褐懷金玉,蘭蕙化為芻〔43〕。賢者雖獨悟,所困在群愚〔44〕。且各守爾分〔45〕,勿復(fù)空馳驅(qū)〔46〕。哀哉復(fù)哀哉,此是命矣夫!”
〔1〕本篇錄自《后漢書》本傳。作者趙壹,字元叔,漢陽西縣(今天水市西南)人,約生于漢順帝永建(公元126~公元131)前后,約卒于漢靈帝中平(公元184~公元188)前后。恃才倨傲,高自抗竦,受到地方豪紳的打擊與排擠,因而寫了《解擯》以明志。黨錮之獄興,幾被陷害致死,幸得友人解救得免,因而寫《窮鳥賦》,后又作《刺世疾邪賦》。漢靈帝繼位不久,趙壹被漢陽郡聘為上計吏。建寧元年(公元178)第一次赴洛陽向朝廷上計簿。光和元年上計簿時受到司徒袁滂和河南尹羊陟的推舉。后州郡爭致禮聘,皆不就。今存賦三篇(其一殘),書二通,論文一,及《解擯》殘句。
〔2〕伊:發(fā)語詞。五帝:說法不完全相同,通常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史記·五帝本紀(jì)》依《世本》、《大戴禮》主此說)。禮:指典章制度。
〔3〕三王:夏、商、周三代開國君主夏禹、商湯、周文王。樂:指用于祭祀、大典、宴享等的音樂舞蹈。《禮記·樂記》:“五帝殊時,不相沿樂;三王異世,不相襲禮。”《史記·商君列傳》引商鞅語:“三代不同禮而亡,五伯不同法而霸。”“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趙世家》引趙武靈王語:“圣人之興也,不相襲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禮而滅。”可見趙壹思想的根源。
〔4〕“數(shù)極”二句:時勢到了一定限度自然會發(fā)生變化,不是人們特意要不守成規(guī),另來一套。數(shù):氣運。極:發(fā)展到了極限。駁:反對。
〔5〕“德政”二句:所謂的德政既已不能挽救時世的混亂狀況,用賞罰的辦法怎能夠激濁揚清,改變頹風(fēng)?德政:為反語。東漢桓帝之時,開始是梁冀專權(quán),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朝政敗壞,百姓窮餓,有人相食者。其后宦官用事,各方面矛盾更為突出,而貪枉之事有增無已。聯(lián)系賦開頭四句及“春秋”以下六句看,言外之意漢王朝氣數(shù)已盡,不可救藥。溷(hun):同“混”。懲:懲戒。清濁:清平與混亂。此處側(cè)重在“濁”。
〔6〕荼(tu):苦菜。毒:毒物。“荼毒”比喻苦難。
〔7〕寧:豈。
〔8〕茲:此,指春秋時。
〔9〕情偽:情弊,弊病。萬方:形形色色。極言其多。
〔10〕佞(ning):巧媚善辯。諂(chan):奉承拍馬。熾(chi):興盛。
〔11〕剛克:指行事正直剛強的人。剛:堅強正直。克:勝。《書·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
〔12〕“舐痔(shi zhi)”句:《莊子·列御寇》言,有人為秦王舐痔,得車五乘。此處以“舐痔”指卑鄙無恥的行為。舐:舔。痔:痔瘡。結(jié)駟:指從行的駟馬不止一輛。古以乘駟馬車為尊貴。
〔13〕正色:指正直的人。徒行:步行。《論語》:“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是古代貴人不步行。此處指得不到任用。
〔14〕嫗竬(yu qu) :傴僂,屈背。此處用為動詞。名勢:有名有勢的人,或名門勢族。
〔15〕撫拍:親暱、獻(xiàn)媚的樣子。
〔16〕偃蹇:高聳貌。這里是伸屈自如、不受約束的意思。
〔17〕致:招致。咎殃:禍殃。
〔18〕捷懾:迅疾貌。逐物:追逐名利權(quán)勢。
〔19〕“渾然”二句:意謂人們都糊糊涂涂,麻木不仁,不辨是非,就像分不清哪一個溫,哪一個涼。
〔20〕原:推究。斯:此。瘼(mo):病,弊病。攸興:所起。
〔21〕匪:同“非”。
〔22〕女謁:通過宮中嬖寵的女子干求請托。
〔23〕近習(xí):皇帝所親暱的人。秉:掌握,把持。《韓非子·詭使》:“近習(xí)女謁并行,百官主爵遷人,用事者過矣。”劉向《說苑·政理》:“后宮不荒,女謁不聽。”
〔24〕鉆皮出其毛羽:比喻對所好者不擇手段地進(jìn)行粉飾,無中生有地加以美化、贊揚。
〔25〕絕嶮:陡峭高危。嶮:同“險”。靡緣:沒有機緣、緣分。句意為其道路絕險,不可攀緣。
〔26〕二句言君門森嚴(yán)既不可通,許多奸邪小人又像狗一樣在門口狂吠。九重,指君門。《楚辭·九辯》:“君之門以九重。”啟,打開。狺(yin)狺,犬吠聲。
〔27〕“安危”句:言危亡就在旦夕之間,猶安然而處。
〔28〕肆:放縱。嗜欲:貪欲。
〔29〕奚(xi):何。柂:同“舵”。
〔30〕薪:柴草。賈誼《新書·數(shù)寧》:“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偷安者也。”
〔31〕榮納:受寵幸而被采納、重用。閑榆(shu):邪佞貌。
〔32〕蚩:同“媸”(chi),面貌丑陋。妍(yan):美麗。
〔33〕法禁:法律禁令。屈撓:屈服。埶:同“勢”。埶族:有權(quán)勢的豪門貴族。
〔34〕恩澤:皇帝的恩澤。逮:及,達(dá)到。單門:無權(quán)勢的孤門細(xì)族。
〔35〕乘理:堅持真理,按真理辦事。
〔36〕違義:違背正義。匪存:不存在。此相當(dāng)于說“死去”。
〔37〕秦客:與下文“魯生”皆辭賦中通常采用的假托人名。趙壹為秦人,“秦客”有可能是自指。
〔38〕河清:喻政治清明之時。河:黃河。相傳黃河一千年清一次。《左傳·襄公八年》:“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39〕靡:倒仆。
〔40〕“伊優(yōu)”二句:上句言諂媚之人為當(dāng)權(quán)者所親,故得升堂。伊優(yōu),卑躬屈節(jié),諂媚貌。北堂,在北的廳堂(面南之堂),尊貴者所居。下句言剛正之人被疏遠(yuǎn)排斥,故倚于門邊。抗髒(zang),高亢剛直貌。
〔41〕系:接續(xù),接著。
〔42〕“埶家”二句:言有權(quán)勢的人家干什么都被認(rèn)為適當(dāng),說什么都被視為珠寶。
〔43〕“被褐”二句:言貧賤之人即使有很好的才德,也受到鄙視,如同蘭蕙被視為芻草。被褐,指穿粗布衣的窮人。“被”同“披”。褐,粗布衣。懷金玉,指品質(zhì)高尚。《老子·七十章》:“夫惟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意思相同。蘭蕙,都是香草。芻,喂牲畜的干草。
〔44〕所困在窮愚:被愚蠢的人群所困。
〔45〕分(fen):名分,位分。
〔46〕馳驅(qū):指為名利奔走。
本篇如題目所示,主旨在于譏刺世道的黑暗腐朽,憎恨政治的混亂邪惡。是對東漢末年腐朽政治的揭露。作者對春秋以來文治的評價是:“寧計生民之命,唯利己而自足。”他對當(dāng)時社會現(xiàn)實的批判與揭露更為尖銳繳烈,表現(xiàn)了堅決不與統(tǒng)治階級同流合污的叛逆精神。這不僅在漢代為獨一無二,在整個賦史上也是罕有其匹的。《文心雕龍·才略》云:“趙壹之辭賦,意繁而體疏。”它一方面內(nèi)容豐富,思想深刻,讜言警句,密如聯(lián)珠,另一方面形式上不遵矩度,隨意變化,有似《莊子》之文。如其句式以不帶“兮”字的騷體句式為主(六言,第四字為虛詞或意義較虛之字),有一段則全為四言;其騷體句式有時為抒發(fā)情感之需要,也帶“兮”字,有的句子長達(dá)九言。篇末系詩為五言詩,又托為秦客、魯生之感嘆,可謂出人意表。因此在藝術(shù)上也很有特色。趙壹賦是漢末文風(fēng)、賦風(fēng)轉(zhuǎn)變的一個標(biāo)志。
上一篇:《辭賦·江淹賦·別賦》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先秦文學(xué)·《國語》·勾踐滅吳》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