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取而代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取而代之:qǔ ér dài zhī
詞源:《史記.項羽本紀》:" 游會稽(gui ji),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詞由:項羽(籍)的叔父項梁,因殺人帶著年少的項羽逃到了吳中(江蘇吳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會稽(今江蘇東南、浙江東北部一帶),路過錢塘江的時候,項羽、項梁一道前去觀看巡游的盛況。項羽看到秦始皇的車馬儀仗,浩浩蕩蕩,威風凜凜,情不自禁地說:“那個皇帝是可以由我奪過來并且取代他的!”項梁聽了,大吃一驚,急忙伸手去捂住項羽的嘴巴,小聲責備說:“不要胡說八道,這是要滅族的啊!”項梁嘴上這么說,其實內心十分賞識項羽,認為他將來一定會有一番作為。
詞義:奪取別人的權力、地位而替代他。今泛指以一事物代另一事物。
書證:蔡東藩、許麈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八十六回:“清帝方今玩于彼股掌之上,及其時則取而代之耳?!濒斞浮都饧斑z·新的世故》:“‘生存競爭,天演公例’,須在同界中排斥異己,無論其為老人,或同是青年,‘取而代之’本也無足怪的。”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一》:“當杏子還沒斷絕, 小桃子已經歪著紅嘴想取而代之。”
上一篇:成語《厝火積薪》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變本加厲》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