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六朝文學(xué)·北朝民歌·敕勒歌》原文、賞析、鑒賞
敕勒川〔2〕,陰山下〔3〕。天似穹廬〔4〕,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5〕。
〔1〕本篇是北朝民歌名作,屬《雜歌謠辭》。敕勒是北方一個少數(shù)民族,北齊時居于朔州(今山西北部)一帶。據(jù)載,公元534年,東魏高歡率軍攻打西魏玉璧,士卒傷亡過半而久攻不下,軍心動搖。高歡召集各貴族將領(lǐng)商議,令斛律金唱其本族的古老牧歌《敕勒歌》,他親自和唱,軍心為之感奮(《樂府廣題》)。可見,遠(yuǎn)在公元6世紀(jì)前葉,這支牧歌已在敕勒人中廣泛流傳。它原用鮮卑語歌唱,后譯為漢語。
〔2〕敕勒川:敕勒族所居住的草原地帶。
〔3〕陰山:山脈名,起于河套西北,至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與內(nèi)興安嶺相接。
〔4〕穹廬:游牧民族居住的帳幕,氈制,圓頂。
〔5〕見:同“現(xiàn)”,呈現(xiàn)、顯現(xiàn)。
本詩用極簡練的篇幅展現(xiàn)了大草原遼闊蒼茫的景象,熱情贊美了陰山下大草原的壯麗和恢宏。全詩只是寥寥幾筆,幾個特寫鏡頭,就傳達(dá)出了詩歌本身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讀后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上一篇:《宋代文學(xué)·劉克莊·戊辰即事》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清代文學(xué)·秋瑾·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韻》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