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原文、賞析、鑒賞
胡適(1891~1962),字適之,安徽績溪人。幼年時代接受傳統的文化教育,少年時代到上海讀書,接受近代啟蒙主義思想教育1910年赴美國留學,初學政治經濟,后轉入哥倫比亞大學文科,深受杜威實證主義哲學影響,1917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他與陳獨秀、劉半農、錢玄同等人共同提倡白話文,1917年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在“五四”文學革命醞釀期產生重大的影響。1917年7月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提倡并率先在《新青年》創作白話詩,又陸續發表《歷史的文學觀念論》、《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等論文,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有很大影響的人物。1920年出版的《嘗試集》,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詩集,雖然藝術上表現著我國新詩初創時期的幼稚,但它的主要傾向是反封建、反保守,藝術形式創新,開風氣之先,在當時有積極的倡導作用。1922年創辦《努力周刊》。1923年與徐志摩、梁實秋等人組織新月社,1928年創辦《新月》月刊。1932年與蔣廷黻、丁文江創辦《獨立評論》。1938~1942年任國民政府駐美國大使。1945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48年后轉赴美國。1957年當選為臺灣中央研究· 院院長。1962年在臺北病逝。
胡適一生在文化領域的活動相當廣泛。他是“五四”時期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的倡導者之一;第一篇文學革命的理論文章的作者;第一部白話新詩集的作者;新詩理論的建設者;他對古代章回小說的研究考證,當時對蕩滌輕視小說的成見,開創一代新風,起到了推動作用。在哲學研究方面也有許多著述,產生較為廣泛的影響。其主要著作有《胡適文存》、《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冊、《戴東源的哲學》、《白話文學史》上冊、《胡適論學近著》、《中國章回小說考證》等等。從他的《嘗試集》,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新詩初創時期的風貌。作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作為在許多學術領域均不無成就的學者,胡適對我國現代文化是有貢獻和建樹的,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其一定的地位。
上一篇:《冰心·繁星》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宋代文學·范仲淹·蘇幕遮》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