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學·盧摯·〔雙調·蟾宮曲〕》原文、賞析、鑒賞
沙三伴哥來嗏〔2〕,兩腿青泥,只為撈蝦。太公莊上,楊柳陰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剌塔〔3〕,碌軸上掩著個琵琶〔4〕。看蕎麥開花綠豆生芽。無是無非,快活煞莊家。
〔1〕此曲描寫夏日農村生活的一幕,恬靜,安適,優雅。雙調,宮調名,元曲所用十二宮調之一。蟾宮曲,曲牌名,又叫折桂令。
〔2〕沙三、伴哥:都是農村青年的代名,猶言張三、李四等。嗏:語助詞,無義。
〔3〕小二哥:泛指農村少年。昔涎剌塔:猶今言邋里邋遢。昔涎,同吸涎,流哈拉子。
〔4〕碌軸:同碌碡,農具中的石磙子,用來碾米打場或碾壓土地。這句意思是,小二哥彎拳在碌碡上斜躺著,就像蓋著個琵琶。
這是一幅古風猶存的世外桃園圖。樸野的生活,泥土的氣息,原始的風物,實在叫官場人、城市人艷羨不已。“快活煞”體現出作者找到精神家園的難以按捺的驚喜。語言筆調于樸實無華、不著痕跡中流露出淡淡的詩意。“青泥”、“磕破”等措詞,都散發著泥土的芬芳。
上一篇:《元代文學·關漢卿·〔雙調·沉醉東風〕》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元代文學·白樸·〔越調·天凈沙〕秋》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