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澠池之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澠池之功:miǎn chí zhī gōng
詞源:《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于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
詞由:公元前四世紀,秦國開始強盛起來,采取遠交近攻的策略,首先進攻魏國,接著削弱韓國,大敗楚國,而后就移主力攻趙。不久攻下了石城。第二年,秦國又一次進攻趙國,殺死趙軍兩萬人。秦王派使者告訴趙王,打算跟趙王在西河外澠池舉行“友好”的會見。趙王害怕秦國,想不去。廉頗、藺相如商量后,對趙王說:“大王不去,表示趙國弱小而且又膽怯。”趙王就動身前往,相如隨行,來到澠池與秦王相會。在酒宴上,秦王酒喝到高興的時候,說:“我私下聽說趙王愛好音樂,請彈瑟。”趙王不好推辭,就彈了一會。秦國的御史走上前來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跟趙王相會喝酒,秦王命令趙王彈瑟。”藺相如上前道:“趙王私下聽說秦王擅長演奏秦地的樂曲,請允許我獻盆缶給秦王敲一下,互相娛樂。”秦王大怒,不肯答應。于是相如向前獻上盆缶,跪著請求秦王擊缶。秦王仍不肯敲盆缶。相如說:“在這五步以內,相如該能夠用頭頸里的血濺灑大王了!”左右侍從想殺相如,相如瞪著眼怒斥他們,左右侍從都被嚇退了。在這種情勢下,秦王內心很不愉快地為趙王敲了一下盆缶。相如回頭召喚趙國的御史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給趙王敲了盆缶。”秦國的群臣說:“請把趙國的十五座城池作為慶賀秦王的獻禮。”藺相如也說:“請把秦國的都城咸陽作為慶賀趙王的獻禮。”直到宴飲完畢,秦王始終不能把趙國壓倒。趙王回到趙國,根據藺相如在澠池會上的功勞,封他為上卿。
詞義:澠池會上的功勞。澠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澠池縣西。本指戰國時趙國藺相如在澠池會上為趙國立下大功。后用來比喻為國家立下卓著功勛。
書證:唐·許堯佐《柳氏傳》:“向使柳氏以色選,則當熊辭輦之誠可繼,許俊以才舉,則曹柯澠池之功可建。”
上一篇:成語《添兵減灶》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漁人得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