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學·于謙·石灰吟》原文、賞析、鑒賞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1〕這首詩作于永樂四年,作者時年十七歲。于謙(公元1398~1457),字廷益,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二十四歲中進士,因才能卓越,累升御史、兵部侍郎、山西巡撫。蒙古瓦剌也先部寇邊,發生“木土事變”,英宗皇帝被俘,他受任兵部尚書,全權經劃京師防衛,擁立景帝即位,身先士卒,大敗敵寇迎回英宗為太上皇。后英宗復辟,以“謀逆罪”被處死。英宗死后,平反昭雪,追贈為太傅。后世史學家稱他為抗御外敵的民族英雄。有《于忠肅公集》。
于謙不以詩名世,這首詩卻家喻戶曉,成為千古傳誦的不朽名篇,詠物詩的杰作。詩人運用托物言志的藝術手法,借詠石灰來抒寫自己的志向。詩的主題是清白無價,于謙本人卻為清白付出身家性命的代價。據《明史》本傳,于謙“剛正弘毅,憂國忘身”,“自奉儉約,所居僅避風雨。帝賜第西華門,辭曰:國家多難,臣子安敢自安?”他任巡撫時,進京從不送禮,曾被當權太監王振借故關了三個月監獄。他有一首《入京》絕句:“絹帕麻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兩袖清風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上一篇:《唐五代文學·王之渙·登鸛雀樓》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唐五代文學·李白·秋浦歌(其十五)》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