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論者的悲嘆》寓言賞析
上帝在創造這個世界的時候,也同時創造了萬物。萬物注定有生有死,所以上帝決定讓所有動物的生命都有期限,每個生物都擁有三十年的壽命。
這時,驢子走過來問道:“主啊,請問您給了我多少年的壽命?”
“三十年,”上帝回答道,“所有的生物都是三十年?!?br>
“天啊!”驢子驚叫起來。上帝很奇怪,道:“你不滿意么?”
“是的,主啊,”驢子回答說,“三十年對于我來說,實在太長了。我的日子過得那么苦,每天一早起來,就要為人們背負沉重的負擔,把一袋袋的谷子馱進作坊里,一直到天黑了還不能休息。人們得以將谷物磨成粉,做成面包,可是我得到了什么呢?他們只知道用拳打腳踢來鼓舞我,讓我一刻不停地做事。主啊,如果您真的同情我,那么就請您早點把我從這漫長的痛苦歲月中解救出來吧。”
驢子的話讓上帝十分同情。他點了點頭,道:“好吧,如果你不愿意活那么久,就減去你十八年的壽命?!?br>
驢子千恩萬謝地走了。它剛走,狗馬上跑了過來站在上帝面前,似乎想要說什么?!澳阌窒牖疃嗑媚?”上帝看著這狗問道,“三十年對于驢子來說也許是太長了,對于你應該是正好吧?”
“主呀,”狗慢慢地答道,“這難道就是您的意思么?我現在每天都被逼著跑來跑來,四只腳很快就要沒用了,哪里撐得了那么久!再過幾年,我就會老掉了牙,到了連叫都不能叫的時候,也就只能從一個角落跑到另一個角落而已,那時我還能做什么呢?也就是躺在墻角曬曬太陽等死了吧。主啊,假如您慈悲的話,請減去我幾年壽命吧。”
上帝沒有辦法,也覺得狗說得并沒有錯,就減去了它的十二年壽命。緊接著,一只猴子也跑了過來??匆姾镒樱系塾H切地說道:“猴子,你一定很愿意在世上活三十年吧?你不用跟驢子和狗一樣為人類干活,每天只需要蹦蹦跳跳地玩耍嬉鬧。”
沒想到猴子也叫了起來。它叫道:“主啊!你難道不知道么?”猴子難得地不再跳上跳下,一本正經地說著,“您說的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現在哪里還有這種好事,就算天上掉餡餅,我也接不住。現在我只能靠討好人類活著,做個鬼臉,扮點把戲,這樣他們才能給我一天的食物??墒悄烂?就算人類給我一個再甜的蘋果吃,我吃著還是酸得牙都要掉。主啊,別被我整天嘻嘻哈哈地騙了,歡笑的后面總是淚水。所以,三十年對于我來說,那也是太多太多了?!?br>
上帝也被猴子打動了。他想了想,于是減去了猴子壽命中的十年。
這時,有個人出現在上帝面前。他是如此地充滿活力、健康而快樂。他走到上帝跟前,行了個禮道:“主啊,請問您準備給我多少年壽命?”
“你將活到三十歲,”上帝說,“夠了么?”
“太短了啊,”那人叫了起來,“主啊,三十年對于我來說怎么夠!這時候,正是我費盡千辛萬苦建起的房子剛剛落成,正等著我在廚房開火做飯的時候;也是我辛勤栽培的樹木剛開花結果,我正要從枝頭摘下甜蜜的果實開始享受的時候。主啊,您卻偏偏讓我在這時候死掉!這也太殘忍了,主啊,還是讓我的生命再延長一些吧?!?br>
上帝想了想,道:“好吧,假如你堅持的話,我把從驢子身上扣除的十八年壽命給你。”
那人算了算,叫道:“天啊,這怎么夠?那也才四十八年而已。主啊,請您再加幾年吧?!?br>
“那就再加上從狗身上扣下的十二年吧?!?br>
“那也只有六十年,還是太少了點,”那人算了算后,仍然覺得不夠,又叫了起來,“主啊,請您再給我幾年吧?!?br>
“好吧,”上帝說道,“我就把從猴子那里扣下來的十年也加在你身上。這回,你別再要了,再要也不能給你了。”
那人見確實再也要不到了,也只得走了。不過,他在走時仍然嘟嘟囔囔,仍舊一肚子的不滿意。
就這樣,人的壽命可以達到七十歲。不過,這七十年中只有頭三十年是他自己的,這三十年轉瞬即逝,但在這時候他健康、快樂,工作愉快,生活也充滿了歡樂。從三十一歲到四十八歲是屬于驢子的。在這接下來的十八年里,生活的千鈞重擔壓在他肩上,他每天都要辛苦工作才能養活家人。而他做得再賣力,換來的卻只是拳打腳踢,就同人們對驢子一樣。接下來四十九歲到六十歲之間的十二年屬于狗了,那時人的牙齒開始掉落,吃東西也咬不動了,只能躺在墻腳里整天嘟囔。而這十二年還不算最痛苦,接下來從六十一歲到七十歲的這十年里,那就更難熬了。他的大腦已經退化,說話做事既遲鈍又傻里傻氣。這時候,他就成了孩子們捉弄、嘲笑的對象,直到和猴子一樣結束他的生命。
——根據(德國)《格林童話·壽命》改編
入選理由:
人生不是享受,而是一種責任。
燕壘生語:
《格林童話》一向被當成兒童文學。不過,假如我們仔細看看,就會發現里面有許多充滿了血腥和欺騙的故事,并不很適合兒童閱讀。格林兄弟當初收集民間故事,看來并不是為孩子們提供讀物,只是忠實地記錄下他們聽到的故事。像《壽命》這個故事,就完全不適合兒童閱讀,故事雖然平淡,但字里行間都充滿了厭世者的哀嘆。人生究竟有多么艱難?天真無邪的孩子們是無法想象的。為了讓他們有一個快樂的童年,這一類故事還是不要讓他們閱讀為好??墒?,對于成年人來說,讀這樣的故事就另有一番滋味。
最早寫下這個故事的人,應該就是一個厭世者吧。人都是好生惡死的,伊索講過一個故事,說有個老人靠打柴為生,有一天累極了,動了死念,就放下柴火呼喚起死神來。結果死神真的應聲而來,問他有什么事,老人卻說是請他幫忙把那擔子放在自己肩上。中國人也說“好死不如賴活”,可是這個故事里,我們卻看不到敘述者對生命有什么留戀。他把人的一生分成了四段:人的三十年,驢的十八年,狗的十二年和猴子的十年。只有屬于人自身的三十年是快樂的,以后這四十年都充滿了痛苦。以前讀金圣嘆批的《水滸傳》,在“插翅虎枷打白秀英”那一回里,白秀英在說唱《豫章城雙漸趕蘇卿》一節前先念了四句定場詩:“新鳥啾啾舊鳥歸,老羊羸瘦小羊肥。人生衣食真難事,不及鴛鴦處處飛?!边@四句詩原本沒有,應該是金圣嘆自撰,他自己再評了幾句:“只是尋常嘆世語耳,卻偏直貫入雷橫雙耳,真是絕妙之筆”云云。且不去看他的自吹自擂,這幾句詩本身雖然俚俗,卻令人動容,也難怪金圣嘆得意。從我們呱呱落地時,父母就呵護我們長大,等我們長大后又要去呵護自己的子女。如此這般,這個輪回無窮無盡,代代相傳,有時想想也覺得厭倦。
然而,我們仍然活著。即使是厭世者,同樣有父母,也會有子女。不論是在驢樣的歲月里,還是狗樣的日子里,甚至是猴子般的最后十年,仍然會有人堅持下去。生命不是負擔,不是享受,而是一種責任。我們不僅僅是為了自己而活著,更是為了我們所愛的人而守護。人生如此艱難,但我們仍然堅持下來了,這才是真正的勇者。而這,也是這個充滿了悲觀絕望色彩的故事給我們的一點正面啟示吧。
上一篇:《中國寓言·宰相和皇帝》寓言賞析
下一篇:《亞非寓言·富戶取羊》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