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學·袁枚·渡江大風》原文、賞析、鑒賞
水怒如山立,孤篷我獨行。 身疑龍背坐,帆與浪花平。 纜系地無所〔2〕,鼉鳴窗有聲〔3〕。金焦知客到〔4〕,出郭相遠迎。
〔1〕這首詩是作者從揚州到鎮江渡江時所作。袁枚(公元1716~1797),字子才,號簡齋,晚年又號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曾任溧水、江浦、沭陽、江寧等地知縣。 后辭官,在江寧(今南京)小倉山下購筑“隨園”定居,從此以論文賦詩為樂,過了五十余年的清狂自在的享樂生活。袁枚在政治思想上有民主主義傾向,論詩主張抒寫性情,因此提倡“性靈”說,在當時有較大影響。 著有《小倉山房詩文集》、《隨園詩話》等。
〔2〕纜系地無所:纜繩沒有地方可以系定。
〔3〕鼉(tuo):又稱豬龍婆,實際是揚子鱷,鳴聲如鼓。 晉安《海物記》:“鼉者,鳴如桴鼓。”
〔4〕金焦:指金山(在今江蘇鎮江市西北)和焦山(在鎮江市東北)。兩山對峙,并稱金焦。
此詩寫作者乘船渡江的情狀。運用比喻和擬人以及對比手法,形象生動地表達出船行經歷中的真情實感,并對人生有所寄托。這首詩很能代表袁枚“性靈”派的詩風。
上一篇:《唐五代文學·張志和·漁歌子[1]》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郭沫若·爐中煤——眷念祖國的情緒》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