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學·吳嘉紀·海潮嘆》原文、賞析、鑒賞
颶風激潮潮怒來〔2〕,高如云山聲似雷,沿海人家數千里,雞犬草木同時死。南場尸漂北場路〔3〕,一半先隨落潮去。產業蕩盡水煙深,陰雨颯颯鬼號呼〔4〕。堤邊幾人魂乍醒,只愁征課促殘生〔5〕,斂錢墮淚送總催〔6〕,代往運司陳此情〔7〕。 總催醉飽人官舍,身作難民泣階下,述異告災誰見憐〔8〕,體肥反遭官長罵。
〔1〕本詩反映了清康熙四年七月三日,蘇北沿海地區發生颶風、海潮給人民造成的災害,以及災后統治者依然苛征暴斂。 吳嘉紀(公元1618~1684),字賓賢,號野人,江蘇泰州人。曾在北方參加抗清斗爭,返鄉后隱居,多反映現實之作,其描寫鹽場生活的樂府詩,暴露了所謂“康熙盛世”的真實面貌,充滿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其詩語言樸素,有些作品具有民歌色彩。 著有《陋軒詩》。
〔2〕颶風:臺風。
〔3〕場:鹽場。 清代沿海產鹽地區,凡較大村鎮皆稱場。
〔4〕颯颯:雨聲。
〔5〕課:賦稅。 促:催逼。
〔6〕總催:管理收稅的頭目。
〔7〕運司:即鹽運司,管理鹽場事務的長官。
〔8〕見:被。
這首詩以樸素的語言著重反映了這次颶風給沿海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同時揭露了封建統治者對人民的兇殘壓迫,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社會人民的生活狀況。
上一篇:《宋代文學·蘇軾·浣溪沙》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唐五代文學·張志和·漁歌子[1]》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