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學·黃遵憲·夜起》原文、賞析、鑒賞
千聲檐鐵百淋鈴〔2〕,雨橫風狂暫一停。正望雞鳴天下白〔3〕,又驚鵝擊海東青〔4〕。沉陰曀曀何多日〔5〕,殘月暉暉尚幾星〔6〕。斗室蒼茫吾獨立,萬家酣夢幾人醒!
〔1〕這首詩作于光緒二十七年,作者家居。
〔2〕檐鐵:掛在屋檐下的鐵制風鈴,俗稱檐馬或鐵馬。淋鈴:相傳唐玄宗雨夜聞風鈴聲,因作《雨淋鈴曲》,這里指雨夜。
〔3〕雞鳴天下白:唐代李賀《致酒行》有“雄雞一唱天下白”之句。天下白,天亮。
〔4〕鵝:“俄”的諧音字,暗指俄國。海東青:產(chǎn)于遼東的一種鳥,暗指我國東北地區(qū)。
〔5〕曀曀(yi),云氣陰沉。
〔6〕暉暉:明亮。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略中國,同時沙皇俄國還單獨出兵,妄圖獨占我東北地區(qū)。清政府賣國投降,無恥地向帝國主義求和,于1901年訂立了喪權(quán)辱國的“辛丑條約”,詩人有感于此而作此詩。詩中描繪了一個月殘星稀、夜色蒼茫的令人惆悵不安的環(huán)境。作者正是用這種環(huán)境烘托他所表達的感情,這樣使人物的感情和環(huán)境的描寫水乳交融地結(jié)合起來。這首詩也暴露了他那“唯我獨醒”、看不見人民力量的改良主義政治家的階級局限,因此,詩中不可避免地染上了一層憂郁陰沉、悲觀徬徨的色彩。
上一篇:《夏衍》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唐五代文學·李商隱·夜雨寄北[1]》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