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的解釋|日的意思|“日”字的基本解釋
遠古的中國先人很早就把太陽看做是生命的源泉和萬物的主宰。所以,在漢字中,很早就有了代表太陽的“日”字。圓圈代表的是太陽的形狀,那么在圓圈里還有一個點,這個點是做什么用的呢?它表示太陽是實心的,不是空的。實心的太陽有重量,裝滿了東西。說明古人把太陽觀察得很仔細,想像力也很豐富。
“日”字從它形成的那天起,雖然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和演變,但總的變化不大,只是在形狀上開始為圓形,到秦朝小篆時期,是橢圓形,最后變方形,一直到現在。
在古人眼里“日”是太陽神,因為太陽給人類帶來了溫暖和光明,所以古人非常崇拜太陽。
陰山的巖畫,就刻畫出了古人拜日的形象。
在西北賀蘭山區還發現了太陽人面圖形巖畫,從這些巖畫上我們能夠體會到古人渴求溫暖和光明的心情。
六七千年以前,古人在陶器上刻畫的太陽紋,說明他們總是把太陽和自己的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古人對太陽的敬仰也表現在原始文字符號上。20世紀50年代在山東省莒縣陵陽河地區,民工在修建鐵路的時候發現了一個灰色的陶缸,上面刻有日、火、山三個圖形組合在一起的符號(),還在離陵陽河一百多公里的山東諸城市也同樣出土了帶有太陽形符號的陶片。它們已有六千二百多年的歷史了,是中國漢字前身的最古老的符號。這個符號在不同的地區都曾多次出現,說明這個符號早已起到了信息交流的作用,具有文字性質。
那么這個符號是什么意思呢?現在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這是一個炅(jiǒng)字,是光明的意思。另一種說法認為“日”字底下這一杠表示地平線,是太陽在早晨剛剛升起,應該念“旦”。這個符號究竟像什么、念什么,大家各說不一。不過,大家對這個符號上的圓圈代表太陽,誰也沒有提出疑義,認識是一致的。
有了“日”字當然少不了“月”字,人們總是把太陽和月亮相提并論,雖然月亮的形狀總是在變化,有時缺,有時圓,甲骨文中的“月”字,既不是新月也不是滿月,而是用半個月亮代表“月”字。也可能這個字的形狀過于簡單,容易混同于別的字,所以古人又在半月形里邊加上一個點。
用“日”、“月”組成的成語很多,像“日月如梭”、“日上三竿”、“日新月異”;此外還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叫“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意思是說像太陽和月亮每天經過天空、江河永遠流經大地一樣永恒。
上一篇:文的解釋|文的意思|“文”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明的解釋|明的意思|“明”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