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原文、賞析、鑒賞
曹禺(1910~1996),原名萬家寶,祖籍湖北潛江,生長于天津。1922年在南開中學讀書時積極參加該校文學會、新劇團的活動。1928年進入南開大學經(jīng)濟系。1929年轉(zhuǎn)到清華大學專攻西洋文學。畢業(yè)后轉(zhuǎn)入清華研究院,專門從事戲劇研究并在保定中學和天津河北女子師范學院任教。這時他系統(tǒng)地閱讀世界文學名著,為后來的戲劇創(chuàng)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曹禺在天津時,他的家庭和當時天津的一個封建官僚買辦的周氏大家族有密切來往。這使曹禺從小接觸和了解了封建官僚買辦階級的腐朽生活,感受到封建制度的黑暗,萌生了憎恨舊社會的情緒。當時的天津是革命與反動、光明與黑暗激烈搏斗的地方,曹禺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斗爭,進一步激發(fā)了他改造社會的責任感。在二十三歲(1933)時,寫出了轟動文壇的劇作《雷雨》;不久,又寫出了另兩部名著《日出》、《原野》。從此,他便成為一個杰出的、受人歡迎的戲劇作家活躍在文壇上??箲?zhàn)時期寫了《蛻變》、《北京人》,以及把巴金的小說《家》改編為同名話劇??箲?zhàn)勝利后赴美講學,寫了電影劇本《艷陽天》。
新中國成立后,他擔任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書記處書記、中國文聯(lián)委員、北京市文聯(lián)副主席、《人民文學》、《收獲》編委、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當選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同時,繼續(xù)從事戲劇創(chuàng)作,作品有《明朗的天》、《膽劍篇》、《王昭君》等。
曹禺的劇作標志著“五四”以來的中國話劇創(chuàng)作進入了成熟期。他善于通過尖銳的戲劇沖突和高度個性化的語言來塑造典型人物,情節(jié)結構緊湊而縝密,在描述中又飽含詩意,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受。
上一篇:《唐五代文學·李白·春思[1]》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四、唐五代詞·無名氏詞·望江南》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