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原文、賞析、鑒賞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號鼎堂,四川樂山人。他出生在封建書香世家,幼年受到古代文化的熏陶,熟讀優秀的古典文學名著,又有機會接觸當時先進的舊民主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潮,成為學生運動中的領袖人物。辛亥革命后抱著救國的理想,東渡日本學醫。在日本,為了反對袁世凱和日本政府秘密簽訂賣國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他和留日的愛國學生一起組織“夏社”,進行反帝愛國宣傳。這時期他閱讀了印度詩人泰戈爾、美國詩人惠特曼、德國詩人歌德的作品,1918年開始詩歌創作。在“五四”運動的革命浪潮之中,于1919年和1920年間,寫作了詩集《女神》,以新的藝術形式,反映了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時代精神,其內容和形式都震動當世,奠定了中國新詩的基礎,為中國現代詩歌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1921年7月與成仿吾、郁達夫等組織著名文學團體創造社。1923年留學畢業回國,棄醫從事文學活動。在大革命運動中,曾任廣州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不久從軍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四一二”政變時,郭沫若在武漢《中央日報》發表著名的《請看今日之蔣介石》,揭露蔣介石叛變革命的罪行,在全國產生巨大的影響。接著他參加“八一”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后,流亡國外,旅居日本十年,從事古史和古文字學的研究,著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著作,對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歷史科學作出開創性的貢獻?!捌咂摺笔伦兒蠡貒鴧⒓涌箲?,擔任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組織和團結進步文化工作者從事抗日救亡運動。這一時期寫的《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歷史劇,以古諷今,激發了人民的愛國熱情;史論《甲申三百年祭》總結了明末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的歷史經驗??箲饎倮螅驹诿裰鬟\動的前列,支持反內戰、爭民主的斗爭,成為文化戰線上的一面旗幟。
新中國成立后,郭沫若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全國文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主席、中日友協名譽會長等職。在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在第一屆至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均當選為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并當選為全國政協二、三、五屆委員會的副主席。郭沫若還是國際活動家,曾任世界保衛和平理事會副主席,并獲列寧國際和平獎金。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一生著述頗多,編為《郭沫若全集》。
上一篇:《唐五代文學·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清代文學·梁啟超·金縷曲》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