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學·陳子龍·秋日雜感(選一)》原文、賞析、鑒賞
行吟坐嘯獨悲秋,海霧江云引暮愁。不信有天常似醉〔2〕,最憐無地可埋憂〔3〕。荒荒葵井多新鬼〔4〕,寂寂瓜田識故侯〔5〕。見說五湖供飲馬〔6〕,滄浪何處著漁舟〔7〕。
〔1〕《秋日雜感》是在明亡后的一個秋天,作者在吳縣觸景傷情,同題寫了十首七律,這是其中之一。陳子龍(公元1608~1647),字臥子,號大樽,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禎十年進士,幾社領袖,與復社相呼應。清兵破金陵后,他在家鄉組織義軍抗敵,兵敗,又發動太湖起事,被捕,投水死。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詩初宗“后七子”,后國家危亡,他親自參加現實斗爭,詩風為之一變,內容充實,慷慨悲涼。有《陳忠裕公全集》。
〔2〕“不信”句:不信老天總是醉著。天醉,李商隱《咸陽》:“自是當時天帝醉,不關秦地有山河。”這里化用其句意,用于恨亡國,格調更高。
〔3〕埋憂:仲長統《述志詩》:“寄愁天上,埋憂地下。”這里化用為“無地可埋憂”,是說國家破亡,地非我有,要“憂埋地下”也不可能了,這樣化用,意義又深一層。
〔4〕葵井:周邊長滿葵菜的井。葵,一種野菜。
〔5〕“寂寂”句:故侯,指秦東陵侯邵平,秦亡后隱居于長安城東種瓜。這句說明亡后許多士大夫隱伏于草澤之中。
〔6〕“見說”句:意為聽說五湖均已成清兵飲馬的場所。五湖,歷來說法不一,這里大約是指聯五個湖泊的太湖。
〔7〕“滄浪”句:滄浪,《楚辭·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因以滄浪代指隱居之地。 這句意為現在普天下都是清人的國土,哪里還有隱居釣魚的地方呢。
詩人以報國豪情和不甘屈服的意志抒寫了亡國之痛和英雄失路的心情。《梅村詩話》評論陳子龍晚期詩作的特點是“雄渾高華”。雄渾,指情真意切,意象密度大,疏朗有節奏,形成沉郁頓挫的氣勢;高華,指哀傷而不萎靡,情致綿密而又酣暢神旺,化用前人意象而提升到新境界,使它從根本上區別于一般的感懷、傷悼之作。 詩的高格調決定于詩人人格的高境界。
上一篇:《宋代文學·辛棄疾·破陣子》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唐五代文學·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