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文學·李商隱·無題[1]》原文、賞析、鑒賞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2]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3]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4]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5]
[1]這首無題詩是作者寫于開成四年的《無題二首》中的第一首,當時詩人在秘書省任校書郎之職。他參加了一次夜宴,有所遇,次日回憶所遇,不勝惆悵,寫了這首詩。
[2]“昨夜”二句:畫樓,華麗繪畫的高樓。桂堂,用桂木構筑的廳堂,這兒是昨夜宴會之地。二句追憶昨日良宵佳會,上句言良時,下句言佳地。清吳喬評此二句“乃是具文見意之法,起聯以引起下文”(《圍爐詩話》);清胡以梅認為“妙在欲言良宵佳會,獨從星辰說起。”(《唐詩貫珠》)
[3]“身無”二句:靈犀,傳說犀牛是靈異之獸,角上有白紋直通大腦,感應靈敏,所以稱靈犀。上句說彼此隔遠,無翼不得相聚;下句說心心相應,情意相通。
[4]“隔座”二句:送鉤,古時宴席上的一種游戲,將鉤藏于手中叫人猜,不中者罰酒。分曹,分成若干對。射覆,也是古代的一種猜迷游戲,將某物覆蓋在器皿下叫人猜,猜中者勝。(見《漢書·東方朔傳》)二句回憶良宵佳會之樂,“藏鉤送酒,其如隔座;分曹射覆,唯礙燭紅”(清屈復《玉谿生詩意》)。
[5]“嗟余”二句:聽鼓,聽到報曉的更鼓。應官,上班應卯。蘭臺,漢代收藏圖書的地方叫蘭臺,唐代改秘書省為蘭臺。李商隱當時任秘書省校書郎,聽到報曉的更鼓,應該前去上班。類,像。轉蓬,隨風飄蕩的蓬草。二句寫作者感嘆“天時而去,應官走馬,無異轉蓬,感目成于此夜,恐后會之難期。”(《玉谿生詩意》)
這首無題詩描寫不能與意中人相會的惆悵,也流露出屈沉下僚不得自由的感慨。《唐詩貫珠》說:“此是席上有遇追憶之作……身遠心通,儼然相對一堂之中,五之勝情,六之勝境,皆為佳人著色,且隔座分曹,申明三之意;送鉤春暖,方見四之情……聞鼓而起,今朝寂寞,能不重念昨夜之為良時乎?”前人曾附會這首詩“托于臣不忘君”等等,《瀛奎律髓匯評》引紀昀曰:“觀此首末二句,實是妓席之作,不得以寓意曲解。義山‘風懷’詩,注家皆以寓言君臣為說,殊多穿鑿。”此詩詩意平常,但藝術上寫得流麗圓美,煉句設色,字字不俗,頷聯更是描寫兩性間身遠意通的名句。
上一篇:《戴望舒·我的記憶》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唐五代文學·李白·早發白帝城[1]》原文、賞析、鑒賞